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它声响)+55%的无声语言。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无声语言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是为了加强交流的效果,给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肢体语言在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唱歌、欣赏、活动、节奏乐、唱游活动等,无一不有着体态语言的辅助。因为它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接受,因为它变化丰富又不需要什么辅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那么,它在幼儿教学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能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兴趣和美感
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的基础。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内趋力,有了兴趣幼儿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进行新歌教学时,有些内容单纯用“说”或“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一时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幼儿便能很快掌握。如“喜笑颜开”,将笑容挂在脸上,舒展面容让幼儿模仿;“朝左朝右”,作出左右的方向;“揿揿小门铃”,用手按门铃的姿势;“握手”,将手伸出与人相握的姿势等等。
由于采用了肢体语言教学,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词义,所以能很快学会。即使有时想不起来,但只要用肢体语言提醒,幼儿便能很快唱出来。如《小猫,小猫,你别吵》这首歌曲,是一首叙事体裁的歌曲,通过叙述幼儿同小猫对话的场面,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他人的感情。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尽管还不能表达出细腻的感情变化和演唱技巧,但通过教师对“睡觉”、“喵喵叫”、“点点头”、“轻轻走掉了”等词义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引导幼儿集中注意,作出积极的反映。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而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够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感受它的美。可见,肢体语言对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变化多样,易为幼儿接受
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教材中的角色,总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人的各种体态变化来表现这些内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可以解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三、能提高幼儿对作品的记忆
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幼儿要学会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一定数量的歌曲与器乐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运用一些教具。有时教具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肢体语言就不同了,它所表现的内容恰恰就是要让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内容,它的各种变化可以让幼儿边学习边模仿。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学习进度,使幼儿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如:教小班幼儿学唱新歌《下雨的时候》。教师首先采用贴绒教具教学,由于孩子年龄小,而教具又无法作出表现教材内容的各种动作,两节课下来,幼儿只记住了第一小节。后来,教师采用肢体语言教学,要求幼儿与教师一起做出各种表现教材内容的动作,并一起朗诵歌词。在复述歌词时,幼儿总搞不清各种动物的出场顺序。于是,教师就让幼儿熟记各种动物的体态动作:双手握拳,伸直中指和食指顶在头上表示“小白兔”;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其它几指弯曲成握拳状放在嘴前表示“小鸡”;双手手指伸直,曲肘放嘴前,手心向内,然后向两侧平拉开表示“小猫”;“看见”,就用一个食指指着眼睛;“前面”,就用食指指着前方; “说”,就让幼儿指着自己的嘴。这几个动作再加上面部表情,按故事情节将歌词教给幼儿,很快幼儿就能分清哪种动物先出场,哪种动物后出场,什么动物说什么话了,也就掌握了这首歌的歌词。教唱新歌及节奏乐表演等只要教师合理编排好体态动作,幼儿就会学得既快又准确。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如此重要,我们如何合理利用肢体语言上好活动课呢?
一、根据内容,精心设计
不同的肢体语言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所编排的动作,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如: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小炮兵》,歌词内容如下:小炮兵,挺起胸,对准目标,转着炮筒,朝左,朝右,通通通!通通通!通通!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已经学会唱这首歌曲的前提下学习2分音符节奏,同时辨别左、右、上、下等方向。准备工作可以这样安排,让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甲、乙、丙、丁4组,分别围坐在排成四方形的小椅子上。请每一排第一个幼儿手拿一面红旗作指挥员。游戏方法中就需要用到我们的肢体语言了,全部幼儿齐唱歌曲,同时甲组的幼儿站起身边唱歌,边模仿做打炮的动作(两臂举至胸前上方,与眼睛平,双手五指交叉相握),指挥员在旁边检查。当唱到“朝左,朝右”时,小炮兵的两臂也移向左、右方,一屈一伸作打炮动作。到最后一小节时,小炮兵向前方打炮。结束后,指挥员向小炮兵喊口令:“向左!向右!向前!向上1向下!开炮!”同时挥动手中的红旗。这时,甲组的小炮兵按口令向不同的方向转着炮筒,最后,向某个方向开炮。同时,其它三组的幼儿要检查甲组小炮兵中有谁不按口令把炮筒转错了方向,并叫出他们的名字。数一数哪些幼儿不是优秀炮兵员,然后换乙组重新开始游戏,依此反复进行。
二、根据幼儿,设计动作
肢体语言最重要的在于它的准确表意方面。如果我们的幼儿教师在设计动作时,体不表意,很容易让幼儿误解。教师所设计的动作不能太难,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 “量体裁衣”。如,大班下的活动《小小理发师》。教师所选的是动物狂欢节,对大班幼儿的要求是能够在下,按节奏协调地做动作。这种形式把感受节奏同肢体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以旋律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领会力发展的目的。教师请另一位教师充当顾客角色,自己充当理发师角色,在的下,按照生活中整个理发的程序从头至脚再到背,完成了一套理发并按摩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头部、面部、手上、背上等诸多动作,并且各个动作根据的节奏快慢、舒缓有的放矢。既考虑到了大班幼儿的接受程度,又在这些动作的学习中锻炼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及感知能力。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之后,两两结合,在“理发师与顾客”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活动,整个活动结束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既省力又省时。人体人人都有,表情动作教师好做,幼儿易记又易学,教学效果又理想,这种既有利于教师,又有利于幼儿的“活”教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