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科学区域为幼儿创设了自然宽松的科学探究氛围,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和探究工具,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勇于尝试和挑战。
科学区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自然角和科技角,那下面是为大家梳理两个区角中具体的材料投放有哪些。
区域目标的制定
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将区域目标具体有针对性的细化。
小班: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3.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中班:
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和不同。
2.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3.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基本条件。
4.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5.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大班:
1.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4.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5.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6.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7.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等。
8.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指导变化的顺序。
区域墙饰建议
小班:
区域环创以认知性和简单游戏或方法性步骤为主
中班:
科学区的墙饰要展现出:科学实验的猜想、分工、过程、验证结果和分享。
大班:
除了有中班的内容外,也要有幼儿记录的表格、合作的方法及工作。
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求
1.注重材料的引导性。
引导性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的关联性和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2.注重材料的探索性
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桥梁,想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实现探索发现的过程,就要提供易于探索的材料。
3.注重材料的趣味和可操作性
往往教师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让孩子了解实验现象,忽视趣味性,所以教师要平衡玩具中“玩与教”。
4.注重材料的目的性
选择材料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当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控,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
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操作的层次,使材料“细化”。
区域中的投放材料
一、小班:
(一)科学自然:
基本材料:成品盆花,易生长的栽培类(牵牛花、鸡冠花、太阳花),瓶泡类(萝卜、白菜头、蒜、土豆等),种子发芽实验,饲养(乌龟、鱼、蜗牛、蝌蚪、蚕),动植物标本(蚕的生长过程、蝴蝶、花、叶子、种子等标本等)。
辅助材料:幼儿出游收集的石头、贝壳、丰收的果实、粮食作物、蔬菜等。
(二)科学操作:传声玩具、回声玩具、声控玩具、凹凸透镜、万花筒、平面镜、哈哈镜、摩擦生热玩具、热传递玩具、静电玩具、电动玩具、磁性玩具、重力玩具、惯性玩具、浮力玩具等。
二、中班:
(一)科学自然:
基本材料:种植观赏成品(植物标本、种子画、种子发芽各种花卉等);观察根茎类(姜、土豆、葱头、富贵竹等);果实类(核桃、花生、苹果、南瓜、玉米、绿豆等);劳动工具(喷壶、水杯);动物饲养类(乌龟、蜗牛、蚕、蝌蚪等);昆虫标本类(瓢虫、蚂蚁、蝴蝶等标本,还可以准备海星、贝壳、珊瑚等标本)
辅助材料:观察盒、放大镜、小木棒、动物模型、记录表、动植物或星空画册、土壤、沙子、石头等。
(二)科学操作:(小班的操作类玩具基础之上添加)水的三态变化玩具、液体计时器、玩具滑道、震动玩具、气球、降落伞、纸风车、风速仪、望远镜、月亮的变化和四季星座图片、溶解实验材料等。
三、大班:
(一)科学自然:
基本材料:种植观赏成品、观察根茎类、果实类、动物饲养类、昆虫标本类、各类种子、种植劳动工具、种植观察记录表。
辅助材料:自制测量工具、地球仪、观察盒、放大镜、小木棒、动物模型、记录表、动植物模型或星空画册、土壤、沙子、石头等。
(二)科学操作:(中班的操作类玩具基础之上添加)潜望镜、遥控玩具、磁接玩具、磁铁、齿轮传动玩具、去锈实验、溶解实验、火山爆发实验等。
科学区是小班经常忽略的区域,看了以上内容,是不是小班也可以建立科学区角了!科学的多感官操作是幼儿探索的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科学探究活动要把握好幼儿年龄特点,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小班也可以玩转科学区!
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