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Tuesday
“教师成长”专栏本学期聚焦教师的师幼互动案例分享,透过案例看到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记录、思考、研究、总结等,希望在师幼互动案例的剖析中,传递“一日生活皆课程”,看到教师积极性互动与评价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本 期 推 荐
– 你好,小乌龟 –
1?
案例简述
户外活动结束后一组小朋友跟老师回教室,另外一组小朋友跟老师在乌龟池观察乌龟:
端端:你好呀,小乌龟。
老师:咦,为什么平时有很多鱼,今天都不见了?
雪儿:看到新老师,第一次见面害羞的躲起来了吧。
老师:这个想法好可爱,很有意思。
恩恩:可能是太冷了,躲到洞里了,它冬眠了。
老师:鱼会冬眠吗?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
小琛:青蛙、小鸟要冬眠。
老师:真的吗?小鸟要冬眠吗?回去以后我们可以一起查查资料看看哪些动物需要冬眠。
围观乌龟池
老师:为什么石板是斜的呢?
小琛:它可以爬上去晒太阳。
老师:还有别的用途吗?
茂茂:可以玩滑滑梯的游戏。
雪儿:还可以练习跳水。
老师:好有趣,你们想象力很丰富。
雪儿:石板上为什么会有洞?
轩轩:小乌龟宝宝可能会从洞洞爬上去。
老师:是本来就有洞?还是何叔叔(后勤主任)特别设计的?
小宝:可能是本来就有的。
轩轩:这块石板原先是干嘛用的呢?
雪儿:要去问一下何叔叔。
老师:好主意。
倾斜的石板
石板上的洞
2?
案例分析
积极交流
● 老师在对话过程中给孩子非常积极的评价,包括“这个想法好可爱”“很有 趣”“好主意”。
教师敏感性
● 老师敏感的发现乌龟池的变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幼儿回答鱼可能去冬眠了,意识到幼儿对于冬眠动物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及时了解孩子的已有认知,并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自如表现
● 在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和老师在一起是非常自如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话题讨论,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支持自主及领导
● 老师让孩子自由表达“为什么对鱼不见了?”“为什么石板是斜的?”的猜想,老师及时肯定了幼儿的想象力,对于“去问何叔叔”这个解决办法也给予了支持,鼓励后续的调查研究。
活动安排效率
● 老师在过渡环节借助乌龟池这一场地,引导幼儿观察,表达想法,抓住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为幼儿创造学习机会。
促进思考
● 老师通过提问“还有别的用途吗?”“洞洞是本来就有的还是何叔叔特别设计的?”这些问题将幼儿的关注点引发到石板上,促使幼儿对于这块石板用途进行思考,当有疑问时,会主动提出去采访何叔叔,提供了与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联结的机会。
开放性问题
● 案例中老师经常会问到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为什么鱼不见了?”“石板为什么会是斜的?”“还有别的用途吗?”……引发幼儿的思考。
案例中,老师通过提问“平时有很多鱼,为什么今天不见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后幼儿自发的进行一些猜想,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否定猜想而是提出一起查资料寻找答案,把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到幼儿。随着话题的展开,幼儿思考更深入,会主动提出问题“这块石板原先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急于回复幼儿,给了幼儿思考的时间,触发同伴支持,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敏感的抓住了学习的契机,在沟通中表达积极的期望,为幼儿提供支架,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
3?
总结反思
师幼互动是指师幼间发生的心理交互或者行为相互影响过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幼儿互动,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每句话每个行为都是在实施教育,引导教育,作为老师首先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其次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除了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还要发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隐含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去发现身边事物的变化,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保护好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园里的任何事物都能成为教育资源,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生成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 END –
文 稿 | 李佳佳
责 编 | 黄 悦
文稿初审 | 谢舒琼 刘春
栏目审核 | 曾桂芬
终 审 | 杨梅
点击查看??,“宅家亲子资源包”
▲点击扫码购买
版权声明
?
本文为刘凌幼教名师工作室微信平台原创,
版权归本平台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抄袭、洗稿,
否则,本平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