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Tuesday
“教师成长”专栏聚焦教师成长案例、教研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分享与交流,将会例举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教研活动,传递“像支持孩子一样支持老师”的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本 期 推 荐
– 美工创意区高质量互动 –
【案例分析式+教师互助式】
师幼互动是教师基于观察、判断对幼儿的回应与支持,如何做好师幼互动,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怎样的互动才能算是高质量的互动呢?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存在这困惑,通过教研活动希望能够梳理美工创意游戏区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教研准备
(一)Class量表对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解读
(二)教学现场
二、教研过程
(一)前期经验梳理
在学习Class量表的基础上,幼儿园针对美工创意游戏区师幼互动策略进行了梳理。
(二)现场反馈与研讨
在经验梳理的基础上,我们为教师提供了观摩现场,教师依据现场所见进行了反馈和研讨,采取了自主发言的方式。
李老师:在早上的观摩活动中,孩子和老师之间互动的状态是非常和谐、平等的。在班级中小朋友们也有非常多不同的选择,老师对儿童的选择也表现出一种非常支持的态度。在看了早上的活动的之后,也一直在思考老师的介入时机的问题,当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介入去和孩子做计划是否合适?当孩子在操作的时候,老师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是否会在无形当中改变孩子的行为,所以我们是否能够有更好的记录方式?另外,在早上的活动中,老师的角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老师是参与者,同样也可以是同伴,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曾老师:材料是互动的基础。在早上的互动当中,我们看到沈老师和小朋友在一种非常和谐平等的环境下进行互动。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去思考如何在材料的提供上能够更加的有层次性,让老师对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支持是更加有效的。
何老师:我将早上的大部分的互动分为了三大类:事务性、情感性和指引性。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共有68次,其中,教师指引性的互动有51次。在这样的互动当中,幼儿的表达得到了良好的反馈。老师也非常善于借助同伴的力量。当幼儿向教师求助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去尝试以及向身边已经成功的幼儿求助,这说明教师在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有注重培养幼儿通过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孟老师: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作品在区域中进行分享。但是教师对幼儿的提升可以更加有价值。比如在纸艺区,老师希望小朋友和大家分享自己为什么要在纸艺区包装一个礼物,并为它贴上不同的装饰物。孩子的回答是:“我觉得很好玩。”老师重复了孩子的话,但是如果这时候能够提炼提升幼儿会更加有效。比如,告诉幼儿:“所有的创意都是从好玩儿开始的。”教师这样的语言在互动中可以更多一些。
(三)小组讨论完善策略
建议:
1.因为区域是一种游戏,将区域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划分为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在言语与非言语的下位如何进行深入的划分,可以再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说非言语互动中是否可以划分为介入和投放材料?介入又可以划分为平行介入、垂直介入或者是交叉式介入。言语互动可以分为开放式语言和封闭式语言,开放式语言包括开放式提问、建议、启发等。封闭式语言包括选择性提问,或者是提要求等。另外,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也可以结合领域来划分,不同的领域当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形式。
2.同意将师幼互动形式分为言语与非言语。那么在言语和分言语的下位分类可能要更加丰富一些。譬如,在非言语下位,可以分为环境和行为,环境主要包括空间划分和材料投放,而行为可以划分为眼神、动作表情等。在言语划分是否能够划分成直接回应和迂回回应。
3.在言语和非言语的划分上是否存在交叉。划分能否从功能性上,即老师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与幼儿进行互动进行划分,可以从介入、提问、建议、鼓励进行划分。划分的维度可以多样,如何去划分,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教研反思
师幼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有两个重点,一是对幼儿的观察;二是教师心中要有一定的理论框架,才能在每一次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教研活动开展讨论需要教师共同完善的内容应该给与教师一定的参考支架,比如表格、框架等,而不是让教师没有东西的空谈,那么教研将难以聚焦。
四、教研后续
在教室共同参与讨论的背景下,我们又再一次完善树立了美工创意游戏区师幼互动核心经验。
– end –
文 稿 | 白小溪
整 理 | 庄文珊
责 编 | 黄 悦
初 审 | 曾桂芬
终 审 | 杨 梅
《 幼教名园带你做教科研 》
新书全网首发
扫描封面二维码购买
教育
其实就是心灵与心灵
的碰撞和对话
扫描二维码立即购买
版权声明
?
本文为刘凌幼教名师工作室微信平台原创,
版权归本平台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抄袭、洗稿,
否则,本平台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