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线幼儿教师在撰写教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里将以“三人行”课程下规范的语言教案编写为例,从教学的价值和类型、教案的问题和策略、教案的编写和实操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教学的价值与类型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关键经验获得的方式有不同的类型,大体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此选取各自分支中的五类。

(一)口头语言

1.谈话类

日常交谈即聊天式谈话,包括中心话题和自由话题的谈话。

辩论称争论式谈话,可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讲述类

叙事性讲述经验指编构和讲述故事,如续编故事。

说明性讲述经验是指说明和解释事物的形态、构造等方面时获得的语言经验。如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3.游戏类

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如反义词游戏。

(二)书面语言

1.文学类

通过想象、编构等方式对文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如故事、诗歌等,

2.早期读写类

通过接触书面语言获得与读写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和行为,获得新方式认识世界的基本经验。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案的问题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

1.现象

a.目标不符合幼儿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过高或过低。

b.不明确、不具体,发展目标较模糊宽泛,如“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

c.行为主体不统一,如“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以幼儿为主语,“培养幼儿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则是以教师为主语。

2.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对幼儿学习结果的描述,称为结果性目标,有三个层次:学懂、学会、能应用,如“能根据故事的线索猜想情节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指导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又叫程序性目标,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和反思,如“通过探究分享式学习,理解事物具有两面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幼儿对过程或结果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又称体验性目标,有认同、体会和内化三个层次,如“敢于挑战游戏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3.策略

(1)突出现实性

服务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引、调控和检测作用。如散文诗《一片叶子的猜想》目标“尝试在理解前三句的基础上,对叶子进行猜想创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保证逻辑性

习惯行为主体以幼儿角度来表述,常用词有“能、理解”等,少以老师为行为主体的“使幼儿”“让幼儿”等。还要注意语言中的逻辑关系,如:“尝试用不同声音表现故事”和“尝试用不同声音表现角色对话场景”,前者意味着针对整个故事,后者限定了范围。

(3)符合语法规范

首先点明行为主体;其次说明行为活动,如“说出”等;再次要确立行为标准,如“能用词语形容白云的美”;最后还要加入行为条件,提示教师让儿童产生预期学习效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如“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能……”。

(二)重难点

1.现象

常出现重难点缺失或不准确,教学过程中缺乏呼应的解决策略。

到底什么是重难点?重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目标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处理,能在幼儿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对标目标;而难点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幼儿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内容,是经验提升的部分。教学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

2.策略

教学过程中要有对重难点的关联性体现。建议将难点分解,逐个击破。找准重难点可参照四原则:

a.熟悉和贯彻指导性文件;

b.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在逻辑联系;

c.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d.虚心学习请教,不断完善教案。

(三)活动流程

1.现象

活动流程未突出“四式”:

a.游戏式——不好玩,孩子没兴趣;

b.启发式——封闭式问题、低水平问题较多;

c.递进式——环节设计上平铺直叙,没有深入;

d.体验式——缺乏“五感”参与的过程。

2.策略

各环节的处理上要针对目标及重难点逐步推进,遵循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原则;增强环节的游戏性,鼓励幼儿参与进来;考虑是否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最关键的要运用高水平的提问,让每次提问都有侧重点,谨慎同一类型的反复提问。可参考《小脑袋大问题》中布鲁姆的6种分类提问。   

总之,教学过程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幼儿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教案的编写和实操



一篇完整规范的教案一般包含下列11项内容,现针对个别环节进行说明。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1.活动名称

包含教学类型和教案名称,如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玩具》。

2.设计意图

建议从设计依据、活动内容和活动作用三个角度考虑。

设计依据可参考《纲要》《指南》,摘抄其中内容,还可提及当今社会现状。如《保护眼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充斥着幼儿的生活,近视的现象越发严重,因此设计了这节活动”;还可以写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比如诗歌《小蜗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对蜗牛产生了兴趣,因此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和过程概述。如“通过情景模拟、幼儿讨论等方式(过程),让幼儿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并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内容)”。

活动作用即活动所实现的目标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如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猜礼物贯穿始终,故事角色贴近孩子的生活,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跟随老师一起揭晓谜底(幼儿兴趣与经验)。3岁正是孩子各种知觉感官均衡发展的良好时机,吃东西和收礼物对他们来说最为诱人(社会现实)。《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图画,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猜测故事情节(内容),在看看、讲讲、猜猜、尝尝的过程中大胆、完整的表达(过程)。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实现的目标和价值)。

3.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合理空间(如语言小范围,音乐大空间等),工具材料需写清确切数量。

(2) 经验准备         

幼儿:对本内容的认识水平。 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各种操作的熟悉情况。

4.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直接导入:“这里有本好看的书,封面上有什么?”

问题导入:“朵朵晚上不在家,到底怎么回事?”

前经验导入:“上次的手指游戏怎么玩的?”

游戏导入:“摸摸看,神秘袋里藏着什么?”

(2) 基本部分

情境表现法:通过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让幼儿自然卷入。如欣赏配乐诗时闭眼想象,教师用语言渲染情境。

学练同步法:指幼儿边学边做,一般艺术类、体育会用到此种方法。如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当讲到约瑟夫有小毯子时,老师给每人发花纸折毯子。

后置体验法:老师抛出任务后,请幼儿分组或单独练习。这种练习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先行组织法:把学习任务中的重难点放在开始阶段让幼儿操作,以便后期的顺利学习。如学习儿歌《花衣服》前,老师先设计“找衣服”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动物身上的花纹。 

迁移巩固法: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此方法适合活动的延伸和生成。如讲述活动《企鹅卡莱托》,从企鹅找工作不断被拒绝但没有放弃的故事情节迁移到小朋友运动会坚持练习拍球的品质。

(3) 结束部分

自然结束法:“今天就玩到这,大家收拾好物品去洗手吧!”

画龙点睛法:对活动的关键或核心问题进行总结,使幼儿在认知或行为上提升。如“为什么小姑娘最后和小动物们那么开心”,引出要宽容待人才能得到朋友的道理。

后续延伸法:活动结束时再次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后续的思考。如观察兔子后,老师问“兔子还喜欢吃什么”,鼓励大家自行寻找答案 

对于活动过程的编写有两点建议:

a.标题“对偶”

对偶即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且意义紧密相连。这样便于提炼主干,阅读时也更美观。如:

b.“提问——指导语——指导”模式

提问是用来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即教师对幼儿代表性的发问;指导语是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完成,是教师对幼儿说的话;指导是为实现目标在过程中用的方式和手段。如:

指导语:老鼠阿姨说不能用眼睛看,要用其它办法猜出礼物是什么。

  问:礼物盒里可能是什么?

  导:鼓励幼儿从动物生活习性及需求等多角度猜测。

三者间没有先后顺序,也没有次数限制,需注意“指导语”不能替代“指导”,既要写出传递的主要话语,还要写出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5.活动反思

抓住重难点展开思考,搜集事实资料和意图资料,以评估教学质量。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a.目标达成情况          

是否符合《纲要》《指南》精神?是否符合幼儿能力水平?是否围绕目标、重难点设计活动?

b.活动实施情况        

环节设置是否合理?设计场景、教具是否科学?组织管理是否有效?

c.师幼互动效果     

提问质量、回应效果、对幼儿的观察与支持……

d.幼儿学习行为   

通过幼儿行为表现,检测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对语言教案编写的一些经验总结。“三人行”课程理念强调幼儿的发展应是可持续的、超前的,填鸭式的课程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不管预设的教学活动多么精彩,教师都要以儿童为本,为每个儿童种下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情感积极、睿智创新的幸福种子!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国教育部. 201210

[3]俞春晓,余巧娟,舒秀珍,王芳.幼儿园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9109

[4]余珍有.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2

5]【美】Janis Strasser,Lisa Mufson Bresson.小脑袋,大问题——促进幼儿尝试学习的高水平提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10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作者 | 李云艳

配图 | 谢丽敏

初审 | 白小溪

责编 | 谢丽敏

终审 | 郑春娟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凌名园长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专业视野 | 浅谈“三人行”课程下规范语言教案的撰写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