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作用重大,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拖拉,不会倾听,性格暴躁、不稳定,不会正确表达内心情绪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感觉孩子一身毛病,有些老师也会觉得这些孩子习惯不好,反复和家长沟通去找原因,却又收效甚微,为此非常头疼。
针对这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园长们不妨引导教师和家长注意一下孩子的睡眠,从幼儿的睡眠方面去找找原因。
因为在孩子入睡后,位于大脑底部的脑垂体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及内脏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只有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
幼儿园合理安排幼儿的午睡,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幼儿长得更高。
良好的睡眠使儿童激素变化处于一个正常水平,如果睡眠不足,孩子体内的激素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因为睡眠不足的不适导致孩子食欲增加,饱腹感变弱,导致孩子饮食的不正常,从而使孩子的身体发育会横向发展,也就是变胖,增加孩子心脏负担。
充足的睡眠使幼儿得到更好的休息,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专注力相对更稳定,持续的时间相对更长。
睡眠不足会破坏脑部负责记忆的海马神经区域,对幼儿记忆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有的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或做事磨蹭拖拉,不会倾听等等,要考虑是否孩子有睡眠不足的情况。
睡眠充足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情绪管理,性格相对也较稳定,更容易和别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人际关系,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较爱动,尤其是在游戏或玩耍时会不知道疲倦,良好的睡眠可以有效补充幼儿的体能,缓解幼儿疲劳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判断孩子睡眠良好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是,看孩子是否能够自然入睡。所谓自然入睡,是指孩子在不借助任务外力、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能够安静、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判断孩子睡眠质量的一个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季节的变化及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近日刚刚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达到10小时、初中生达到9小时、高中生达到8小时。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3-5岁的孩子通常需要10-1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们白天小睡的时间较婴儿期会自然缩短,大约1-2小时就可以。6岁以上的孩子,夜晚睡眠时间充足的话,白天可以不再安排午睡。
噪杂的外部环境,不适宜的穿着,过强的光线,吵闹的声音,太高或太低的温度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入睡和睡眠质量。
幼儿身体不舒服,饮食过多,消化不良、积食、胃肠涨气、以及一些外部伤害或者疾病等造成的身体不舒适,也是影响幼儿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幼儿内心缺乏安全感,内心的情绪没有被及时“看见”,得不到及时的纾解,或者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午睡前活动,有利于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可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选择性组织幼儿进行散步、听音乐、讲故事、手指操等。
教师对幼儿午睡监管不力;教师对幼儿午睡的组织方法不当;教师未及时矫正幼儿的不良午睡习惯。
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午睡活动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组织午睡活动的技能水平,明确午睡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素。
教师应及时做好巡视工作,加强对幼儿的监管,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睡眠习惯时,及时纠正;保持警惕性和持续巡视,幼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对于不愿午睡的幼儿,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并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选择空间,有利于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进行午睡安排。根据幼儿年龄及季节的变化对睡眠时间进行调整。
教师应根据午睡流程合理安排幼儿午睡环节,持之以恒,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
午餐后不带幼儿做剧烈运动,防止出现消化不良,引起幼儿肚子疼等身体不适;
不组织激烈的活动,以免激发幼儿高涨的情绪,不利于幼儿睡眠;
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制定合理的睡前准备活动,例如:散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听睡前故事等;
提醒幼儿睡前入厕,减少幼儿尿床,保障幼儿午睡质量。
午睡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流,防止幼儿因环境嘈杂无法正常入睡;
睡眠室窗帘需选择遮光效果好、透气性好、无污染的布料,为幼儿创设昏暗的环境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睡眠;
正确睡姿是保证幼儿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睡姿,以保证幼儿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儿歌、歌曲或者视频等形式,教给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并逐渐形成习惯。
1) 幼儿园应给幼儿创造安静、舒适的午睡环境,根据天气变化关闭窗户及适时开关空调,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拉下窗帘,播放轻音乐或午安故事,安静有序地进入午睡。
2) 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须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和鞋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3) 值班教师需加强巡视工作,对于个别入睡困难或身体不适的幼儿要给予重点关注,教师应在旁看护。特别对体弱儿、病患儿的观察与照顾。
4) 值班教师在照顾幼儿午睡时,不得睡幼儿床、扎堆说笑、打游戏、玩手机等。一定要不停地巡视,注意幼儿的睡姿(不蒙头、不俯卧、不咬被角、不吸吮手指等)注意随时盖好被子。还要观察幼儿的神态,发现任何异常都要及时的报告保健医。
5) 值班教师要牢记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蒙头睡觉、憋气、口含食物、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上、下床及在床上玩危险游戏,衣服缠着幼儿的手指等。杜绝午睡期间安全事故的发生。
6) 值班教师要多注意易尿床的幼儿,如有幼儿上卫生间应提醒其披上外套、穿上鞋子。
7) 保证午睡时间,按时起床,指导和帮助幼儿穿好衣服、中大班幼儿整理床铺。
家长要善于观察,及时觉察到孩子想要入睡的信号,比如孩子的思维变慢,眼神发散,动作迟缓,眼睛变得没有精神,或者有的孩子也会有哭闹的行为,这时家长要及时觉察,并帮孩子做好睡前准备。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带领孩子养成做事有序的习惯,帮助孩子创建睡前程序。
比如睡前带孩子洗漱,让孩子换上睡衣躺到床上,拉上窗帘,停步外部环境的干扰,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等等;一旦这些程序建立起来,以后只要进入第一个环节,孩子就会知道要睡觉了。
孩子年龄小,对外部世界比较敏锐,容易受到惊吓从而降低入睡意愿,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比如睡前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置身于较为温馨的环境中,避免让孩子在太过空旷的房间独自入睡,给孩子盖一个柔软、透气、保暖的毯子或小被子,或者给孩子抱一个喜欢的毛绒玩具等等,这些安抚措施都会有助于孩子顺利入睡。
妈妈温柔的抚摸可以赋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能够快速让孩子安静下来,对孩子进行睡前按摩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入睡。
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情绪,产生更多的安全感,从而更容易入睡。
????
编后语
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幼儿具有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这些都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长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