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每一位儿童都有其先天的遗传和生物基础,儿童个体的发展会受到其生物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制约着儿童发展的可塑性。儿童又是一个社会的个体,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的过程就是其社会性特征逐步显现成长、成熟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儿童的社会性潜能,使其与其它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一、社会性的界定

  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它所揭示的是儿童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典型的行为方式。例如:能够愉快的与他人分享、合作;对他人的权利或做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能从较远的目标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特征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区域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营造了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其中,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一些社会性的认知,形成典型的行为方式。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发展幼儿康的社会认知系统,从而使得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以良性循环,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

  (一)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

  区域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在环境的创设、条件的提供方面占了相当大的角色,容易忽略幼儿参与的作用。创设的环境最终还是作用于幼儿,幼儿从懵懂无知的自然人发展到有一定想法、见解、判断能力的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陶冶与渗透。没有兴趣的学习、被动的参与显然是没有实效和毫无意义可言的。

  区域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小天地”,作为一个小团体的“小社会”,应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认知会获得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交通工具”为主题的区域环境设置时,环境布置当然要体现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可以走到街头,认识交通信号灯、观察车辆的通行,同时认识汽车的种类,自己向有关人员咨询交通方面的知识,或与家长交流,还能从中发现路段车流量的问题等。最后,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作用于环境的创设。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认知系统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自己所创设、所熟识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一般通过游戏、讲述或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社会认知,从而使社会性得到发展。

  (二)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

  任何一种个性特征、心理品质或行为方式的最终获得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区域活动以一种“小的社会形式”与幼儿相互作用,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不断的社会化交往中获得发展。

  区域活动创设了一份相对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社会认知系统不断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还是以“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为例。幼儿在美工区依照标志图制作标志,发现了自己不熟悉的标志,即先前在自己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未呈现于大脑映象的标志,使幼儿的认知平衡出现了不平衡。幼儿产生了认知的欲望,他可能会与周围的幼儿商量,如果讨论的结果不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就更增加了幼儿认知的兴趣,向老师求教。经过同化或顺应的过程而达到新的平衡,形成新的认知。然后,他会骄傲的讲给其他幼儿或者从生活中寻找这类标志,这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参与活动。当然,需要教师适当的新鲜刺激和适时的激发与鼓励。

  分享与合作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很多的情况下,某个活动的过程是由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的,然后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分享一般是以分工的形式体现的。在进行“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中,美工区制作标志的幼儿与建构区拼插交通工具的幼儿共同建构一所交通指挥场所,并由餐厅的幼儿进行后勤服务,科学区幼儿负责结算,幼儿在活动中很自然、和谐的形成一个互动系统。大家开始的几个目标都是为总目标服务的,设置了一个社会的场景,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的社会化参与过程。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

  攻击性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攻击性幼儿在幼儿群体中占有很少的比例,其引发攻击的原因也是各异的。一般是因意见不协调的认知冲突而引发的行为冲突,在攻击性强的幼儿身上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行为的冲突,是一种不良的社会性倾向。在区域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幼儿因为使用材料协调上的争执或活动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之后的协调过程或避免冲突的发生,都是发展幼儿良好社会性的一个关键时机。幼儿解决冲突、达到协调,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此之中,幼儿学会了尊重、欣赏他人,学会了宽容。冲突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进行的,恰当、及时的评价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通过展示、讲述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同伴、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幼儿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让同伴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又是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过程。幼儿的评价表面看似是一种认知倾向的评价,是在不断的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新的认知系统的过程。但挖掘其深层意义,幼儿能够大胆站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见,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气就是一个社会化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个性在社会中不断发展,又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并为社会所接纳。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康的个性系统。因此,引导幼儿评价活动成果,展示幼儿活动成果都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认可,幼儿从中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意识倾向,并在不断的循环中得以逐步的发展成熟。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中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活动情况评价的作用应该是宏观细微的,又是客观公正的,而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认知水平,限制了幼儿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幼儿都形成正确的评价。提高幼儿的观察采择能力(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促进幼儿“去中心化”的过程,从别人的视觉或观点上看待问题,更易于幼儿发现差异、寻求进步,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观点采择能力。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角色扮演、情感迁移等社会化过程的开展。例如:幼儿在活动中,因为争夺一种使用材料而争持不下,他们此时想得更多是自己对材料的占有使用权而未考虑到别人。在幼儿自己不能解决情况下,教师的参与作用就很有必要了。评价中,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全体幼儿的“警示”,将这一活动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讨论评价,形成正确的观点采择。当然,这一事例仅是活动事例中之一瞥。教育评价的多维度涉及到认知、情感、个性等诸多方面,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幼儿社会性的康、和谐发展,才能使其成长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所认可的成功的“社会人”,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仅是窥豹一斑,但作为教育者,不可忽视、更不可轻视任何一方面可被挖掘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