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读懂儿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k2NDg3NQ==&mid=2247528527&idx=1&sn=f43555657635c9f7f7c33e9a79a67e3c
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儿童的发展水平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创设以儿童为主体的,丰富且富有童趣的主题墙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的发展,塑造儿童的外在表现力,增加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机会。为了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每到开学老师们可谓是煞费苦心,小到班级的区角,大到户外环境,都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并透露着教育的痕迹。
在我们走进幼儿园为老师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观察了每所幼儿园的墙面环境,这里面有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也有千篇一律平平无奇的。
因此,我们今天来谈谈究竟什么是好的、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墙面创设,并给老师们在墙面创设上提供借鉴的方向和思路。
我们首先来思考:什么是以儿童为主体的主题墙?为什么要以儿童为主体?
下方展示的是以秋为内容的主题墙,教师没有进行条条框框、分区划块的预设,主题墙的内容完全由儿童自行增加,这个内容会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是未知的。
▲ 主题:秋收
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主题墙,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内容,比如还是以秋为主题,设置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叶”“秋天的果实”“秋天的收获”等,这些内容是老师提前规划好的,体现的是老师的教学成果,儿童在这个主题墙中的作用更多的是“结果展示”。
那么这两个案例方案哪个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呢?想必老师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儿童主体还是教师主体?
? 从设计逻辑上看
以儿童为主体的设计逻辑是儿童发展的逻辑过程性的呈现,而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逻辑则更侧重于教师教学逻辑的结果性呈现。
? 从展示的内容上看
以儿童为主体的墙面能够充分展示儿童的兴趣、问题、探究过程、收获、结果等,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也方便教师从中看到儿童的发展规律。教师设计和开展的活动是预设好的,体现的是教师的思维是教学的内容的展示。
? 从创设过程来说
以儿童为主体的创设过程需要儿童的高度参与才能继续发展,灵活性高,以教师为主体的创设过程则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儿童参与度较低。
主题墙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墙面环境所展示的内容对儿童的认知和水平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儿童通过与墙面环境的互动,获得能力和发展。墙面的创设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要从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墙面环境的作用性。
以儿童为主体的主题墙创设的价值
教师能够借助主题墙的创设,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提升;也能够透过主题墙的呈现,让他人看见儿童的学习发展的路径与教师的支持;还能通过与主题墙的互动,唤醒和巩固儿童的相关经验,并引发新的探索。
在老师们认同“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以儿童为主体”的观点后,如何实践成了新的问题,万事开头难,老师们在墙面创设的过程中,牢记以下三个原则,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 够得着
在墙面创设时首先应当注意主题墙的高度,如果主题墙墙面过高,儿童够不着也看不清,不利于儿童与墙面之间的互动,因此主题墙张贴的高度应保持在离地面1.2米以内,要求再放宽松一些也不应超过1.5米的位置。
那么,在这里老师会产生疑问:高处的空间应该怎么设计呢?
对于墙面高处的空间,教师可以张贴用于艺术欣赏的作品或者张贴班级文件,比如一日流程图,教师规范等,再或者干脆留白,不展示其他内容。
? 看得懂
主题墙的内容要让儿童能看懂,要让儿童与主题墙产生互动。因此,老师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能看得懂的方式呈现主题墙,切忌使用过多的文字性表述,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无法根据文字描述理解主题墙的内容,无法与之产生互动,这也就失去了主题墙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比起文字表述,我们更推荐教师用儿童看懂的图画表征方式,或者活动的照片等呈现,加以文字辅助,最好的呈现效果就是即使没有文字表述,主题墙的内容也能被儿童理解。
? 能互动
在儿童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秋收主题墙中,孩子们通过收集、交流、布置环境,认识植物的发展规律,理解秋收的意义,这就是墙面与儿童互动后的发展成果。
因此我们在设置墙面时应展示与“儿童的兴趣、问题、发现、思考、体验和创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并在展示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对“自己的兴趣、问题、发现、思考、体验进行”表征,再将表征呈现在主题墙上。
介绍完了主题墙创设的三原则,相信很多老师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在实践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设置主题墙的组织结构呢?需要老师们理解并记忆1+N的公式。
? N个活动过程展示(儿童)
即“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性展示”,主要反映儿童思考、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可以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探究—实践—反思—创造”的逻辑展示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不必事无巨细的全部展示,而是只挑选儿童主导的部分内容做展示。
以下是一个幼儿园是关于夏天的主题墙展示:
从这个主题墙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完整地展示主题活动的全部过程,而是截取了其中有儿童思考、探索过程的内容。我们发现这样的主题墙在设置的时候内容和板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活动的发展而增加的。
? 1个“主题说明”(教师)
即“教师对主题活动背景、由来或主题结构的阐述”,主要面向成人,让家长、同事、领导等参访者,了解教师为什么要开展这个主题活动,以及教师是如何推进主题活动的。
主题说明的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文字、主题网络图、流程图、思维导图、树状图等等,主要目的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活动的梗概,抓住儿童的活动状态。
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 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让儿童参与主题墙创设并成为主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手能力的展示,更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The End
黄金语言游戏是“黄金早期教育工程”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的应用研究成果。
01
课程载体
02
课程效果
03
我们希望
合作咨询:
黄金教育刘老师 18610206462
加好友,了解更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KMBA园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