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纲要》更是提出了“做研究型的教师”这一新的培养目标。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如何根据自身实践对理念进行反思、选择、内化和创新,这是幼儿教师当前必须面对的新问题。随着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幼儿教师的流动性日益加大,怎样使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给幼儿园的教师培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一种更加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聚合幼儿园有限的人力、才力资源,确保研究的实效,我园采取科研式教研来开展园本教研工作,将科研课题作为园本教研的研究主线,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使课题研究融入到幼儿园工作的“血液”之中。几年来,我们以本园独立承担的科研课题《幼儿活动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以爱为核心的幼儿感恩教育》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有效地丰富了教研内容和方式,对教研管理网络的建立和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总结出以下亮点,供参考。
调整管理结构框架
我园始终致力于“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宗旨,秉承“迎着阳光康成长”的办园理念,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塑康特色、育专业队伍、立知名品牌、彰教育公平的国际知名园所为目标,经几代人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在幼儿园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园本教研为主阵地,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基础,达到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目的。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也是在不断的进行中优化结构,达到科学、合理、有效。
几年来,我园园本教研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分头推进,有机结合”。三大块工作分头进行,又有机结合,既充分保证我园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实现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制定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我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科研制度,如《班级科研工作制度》《教师参研奖励制度》《科研组长职责》《科研工作十每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课题研究得以全方位渗透、全过程推进、全园性参与,增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使研究成为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制度,如以前科研经费教师之间差异不大,不能很好调动教师们积极主动参研的内动力,大多老师都有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于是,我们决定拉大差距,培养骨干,根据能力、工作量等因素将课题参研者分成协研教师、参研教师、主研人员、主持人员四个层面。激励机制的建立大大调动了很大一批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题研究纵向深入发展得到大幅度提升。
2.制定专家外聘和教师学习制度,提升队伍科研素质
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需要朝着正确的方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多维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我们深知这些始终离不开高校专家教授,市、区教研员的纵向引领。我园制定了《专家外聘制度》,聘请市、区各级幼教专家和市内外知名高校专家教授来园指导工作、为我园教师做科研讲座等,强大的专业支持使我们不断明晰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实施、方法。
俗话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教师是搞好教育科研的核心力量,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要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就唯有学习,在实践中、向同伴、向同行、向专家、向幼儿学习。我们制定了《教师学习制度》,幼儿园不但组织形式多元的学习活动,还派出大量踏实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到外省参观学习,每年到外地学习人次达到20人次以上,开阔了教师眼界,学习了先进经验。同时还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我们采取了专家专题讲座式培训、一课三研、教研组长轮值制以及菜单式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3.建立全科研组织网络,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我园建立完善科研人员网络以促进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分层管理,层层落实,科研组发挥“小、实、活”的风格,努力为教师搭建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的平台,灵活多样地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及时分析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带来了很好的成效。
确立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科研模式
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科研式教研”操作模式,就是立足本园,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做到问题即课程、教学即研究。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融合,是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的最佳载体。
具体做法是:以每学年一度的园本写、教、评比赛为载体,组建三人一组的“一课三研”学习共同体;其次,选定一个内容�D�D三人分别书写计划�D�D分别进行教学实践�D�D共同反思�D�D共同再次拟定教学计划�D�D三人根据同一计划再次教学实践�D�D分别推选一人参加园级教学、一人书写实录、一人书写叙事性研究的比赛�D�D共同提高谈感受与收获。
教师在这种新型模式中,与同伴交流对话、沟通协作、碰撞交融,通过研究与教学,提升认知、提高技能,使教学不断升华,同时教师的个性空间得以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教师风采得以彰显,才能得以释放。
通过“科研式教研”活动,教师逐渐从过去简单的、单一的思考方式,转变为多维度、多层次的反思;教师逐步从外在的评定转变成了自我内省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教师常会问:“这次活动怎么开展?”“活动要准备什么材料?”而现在教师会问“这次活动的内容适宜吗?”‘“幼儿的经验得到什么提升?”“活动材料是否有效?”“活动该怎样调整?”“活动的目标是否适宜?”等等。教师们在共同的交流中,勇于亮出心中的疑惑和困难,将内隐的经验和想法浮现出来,将研究落实到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中。这种方式把教师间的差距转化为一种资源,成为一种探索的驱动力,使全体教师共享研究实践成果。研究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课题的研究使我园教科研有了内涵。
坚持教学科研规范化和常态化
本着“从实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究实效”的科研原则,我园严格园本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层层落实,使研究工作常态化成为一种习惯。每学期初,教师在专家引领下选择研究小点,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并根据本班孩子情况和资源情况预设研究内容,将科研活动整合到课程实施中,使一学期教科研活动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活动过程中能根据研究情况做出生成与调整,做到研究的实效性。
每月集体汇报制度,定期开展小组内的观摩活动,充分发挥骨干督促和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整体研究水平,坚持每月资料收集制度,保证研究质量。每周每班定时抽两个半天开展科研活动,教师每周制定两个详实的科研活动方案,如科学组和游戏组的实施计划表,有计划、实录、反思、调整,充分保证教师在预设、实施的过程中去,这样做既保证了日常教学,又保证了研究时间,老师们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有所提高。并坚持科研组长、课题负责人下班听科研活动的制度,做好坚持每周小组活动观摩研讨。每次活动严格按科学的研究程序:确定 目标一选择内容一第一次尝试、记录一反思、调整一第二次实践、记录一开展各种延伸活动(各个领域)一生活各环节中的运用一再次反思、小结。正是在这种一丝不苟、严抓细节的过程中,使全体教师严谨、科学、规范地进行课题研究,科研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科学合理,为研究结论的分析、研究成果的分享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正因为我们的管理促进了教师思维方式的变化,对教师的日常行为也产生了影响。下面是一个案例。这是一位教师“一次教学,三次备课”的历程:第一次备课�D�D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D�D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进行综合、筛选、判断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D�D边教边改,在设想与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教学后再“备课”。这位教师设计与实施这次教学中体现了:三个关注(自我、文献、收获)和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这样的教学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捷径,也是具备科研素养后在自己的教研教改上的诠释和体现。
园际联动示范辐射验证反思促研究
作为示范幼儿园,有指导片区一二三级幼儿园的社会责任,以前幼儿园的联动一般就是观摩环境或者看看现场教学活动,参与联动的教师有走马观花之嫌,对他们的帮助不大,在能力的提升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在我园采取的办法是带领联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把联动分为几个层面:平行联动,参与联动,分享联动。让联动园的教师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在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怎么做,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与联动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彼此之检的交流与碰撞,会进一步发现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能很好地验证我们研究的结论是否有效,从而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再次实践,这对我园的深入研究也起到助推作用,整个片区在科研联动的带领下,教育教学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幼儿园园市区也有了很好的声誉,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在开展“科研式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很快,幼儿活动得到极大丰富,幼儿园在各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树立起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几年扎实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坚持走“科研式教研”的路是科学、有效和有益的。
(责任编校:白水)
【科研式教研促进幼儿园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