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通过提供、控制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亲身体验操作材料的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关注区域材料的目标性、提高区域材料的操作性、明确区域材料的层次性和增强区域材料的趣味性是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四大要素。
关键词 区域材料 投放 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our Elements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Material Input
YU Yun’gui
(Lvyuan Kindergarten,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361026)
Abstract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is based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needs and subject of education goal t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rough providing and controlling materials, let children initiatively choose materials and experience operating activities of materials. As materials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regional activities, there are four elements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material input as follows, emphasis on regional materials’ target,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materials’ operability, definition of regional materials’ gra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materials’ interesting.
Key words regional material; input; four elements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通过提供、控制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亲身体验操作材料的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资支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关注区域材料目标性
在投放区域材料中,教师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到位,使得投放的材料与活动目标不匹配,导致幼儿通过操作后无法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如:福建省编教材中班领域上册中比较高矮的目标是“认识高矮,知道比较高矮的标准,懂得高与矮比较是相对的。”笔者发现老师用大小不同的动物卡片,给幼儿比较。教师的观点是大的动物比较高,小的动物比较矮,她们没想到孩子们把卡片平放在桌面上,所有动物的卡片都一样高,根本无法完成比较高矮的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教师投放区域材料的目标性,让材料成为无声的教师,我的做法是: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正确读解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目标,从而使投放的材料的功能与活动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落实。在前面提到的案例中,通过培训,教师明白了高矮目标的落实关键点在于空间的感觉,并且高矮的比较是相对,于是,老师们给孩子提供了各种高矮不同茶叶罐、竹筒、圆柱体积木等,让孩子开展搭高比赛、按高矮排序等活动,很快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其次,根据活动的目标的递进,不断调整活动材料,来完成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如:小班活动“有趣的瓶宝宝”教育目标是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为了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在第一阶段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瓶宝宝,使幼儿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在第二阶段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瓶宝宝,使幼儿学习按物体颜色、大小特征分类;在第三阶段教师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瓶宝宝身上贴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使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排序。材料投放紧扣教育目标,层层递进,幼儿一直保持着浓浓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 提高区域材料的操作性
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可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实现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与材料之间发生互动,来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同时,还提供了贴有标志的分类盒或二次分类图,这样,所提供的材料中实际上就暗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同样在粗细的排序中,教师提供的一些示意图,让幼儿根据示意图上的排列进行排序。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边观察、边思考,不断地探索,想出与同伴不同、与自己以往不同的排序方法。另一方面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供幼儿自己选择。低结构性的材料是指那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操作时的想法随意组合并可以一物多用,从而为其操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3 明确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所以,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年�g段来区分,小班可提供有情境、游戏性、角色性为主的材料,中班提供以培养幼儿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游戏材料,而大班则可提供较复杂的操作或益智类材料。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饱幼儿,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为了锻炼小班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老师们会在生活区中,投放“夹珠珠”的操作材料。为了让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在投放材料上下功夫:一方面可以提供夹珠珠的不同工具,如:小勺、木制筷子、竹制筷子、铁制筷子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夹珠珠的不同材料,如:教师自制的小纸团、小乒乓球、玻璃弹珠、小塑料珠、小钢珠等。这些材料的投放让孩子们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充分体现材料的层次性。
4 增强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材料才能唤起幼儿内在操作动力,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区域材料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可有的幼儿园角色区提供了全套仿真家具,可没过多久,孩子们渐渐厌烦了这里一成不变的摆设,这些仿真材料的单一功能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游戏材料难以维持长久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时,总是选择一些实物作为操作活动材料,或是反复使用相同的材料。使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有新鲜感,操作材料缺乏趣味性,不能调动幼儿学习欲望和激发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区域材料的趣味性,材料的投放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点出发。如: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我们可以在大班的科学区提供各种提小灯珠、电池、电线、小风扇、步骤图等,让幼儿操作如何把小灯珠变亮,如何让小风扇转起来;在玩沙活动中,意外发现幼儿对贝壳和石头感兴趣,我就在美工区增加了孩子和家长们从海边带回来的各种各样贝壳以及幼儿园装修时剩下的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美工区马上热闹起来,有的孩子对贝壳和鹅卵石进行装饰、有的用贝壳和鹅卵石做印章、有的用贝壳和鹅卵石贴画,玩得开心极了。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只有把握好区域材料投放的要素,有针对性地关注材料的目标性、操作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才能满足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妤.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实践研究.http://www.doc88.com/p-089650 133879.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3] 福建省幼儿园教师用书.领域活动指导.中班上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1.12:134.
[4]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关系.幼儿教育,2008(7).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