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它 最早起源于西汉,起初是皇室用于祈福和祭祀,后流传于民间,被广泛用于装饰,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剪纸多采用剪、刻、锉、撕与烫烙等创作技法,以其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强调轮廓线条的艺术造型, 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关键词】剪纸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可以让孩子的手指活动起来,从而刺激大脑皮层手指运动中枢,促进幼儿智能的发育,帮助幼儿练出一双灵巧的小手。锻炼孩子的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方位感觉,并能培养幼儿的耐心,使幼儿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剪纸教学呢?
一、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应为幼儿提供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观看剪纸过程的机会,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幼儿喜爱剪纸,他们才会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因此,为幼儿创造接触剪纸艺术的条件至关重要。首先,要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剪纸艺术,并欣赏品评优秀剪纸作品,组织带领幼儿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家们的现场剪纸表演,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向往和学习的愿望。
二、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剪刀
使用儿童化语言,轻松地让幼儿掌握剪纸操作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因此,教会幼儿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也就成了学习剪纸的重要一环。首先,为幼儿选用的剪刀必须具备安全性和可用性,教师必须亲自试用,选择最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剪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和筋腱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幼儿学习使用剪刀初期会出现夹纸、剪不断的现象,教师不要着急,可用示范和语言引导幼儿尝试完成剪纸的动作,如:“食指和大拇指指尖碰一碰”。刚刚学会把纸剪开,幼儿的双手还不能协调的配合,因此,剪开的线条不均匀,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画出的线条剪,个别的还会出现剪断,剪碎现象。教师不要批评幼儿,以免打击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放弃的情绪。可运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故事形式,巧妙地导入情境,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把枯燥的剪纸教学变成生动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从剪直线到沿线剪。在他们逐渐掌握了使用剪刀的方法后,再开始学习剪水波纹和简单的图形,以锻炼双手的配合协调能力,并逐步增加难度。
三、多为幼儿提供剪纸活动的机会,创设剪纸的情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班级可开设“剪纸活动角”,布置简单形象的剪纸作品。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的纸张、充足的材料和安全的工具(托盘,剪刀,胶水,胶棒,彩色笔,颜料等等)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大胆尝试剪纸创作,并欣赏、赞美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从剪纸创作中得到满足和愉悦,并真正喜爱上剪纸创作活动。
四、应以幼儿为本位,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幼儿剪纸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进行干预,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留给幼儿自主创作和想象的空间,不要设定“框框”,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决不能把剪纸教学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五、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实现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学习剪纸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而是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和互相欣赏。并开设QQ群,邀请全园幼儿家长加入,把幼儿剪纸作品和剪纸创作的过程以照片和录像形式发到Q群,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快乐,让幼儿的成就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充分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并愿意继续尝试剪纸创作活动。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幼儿剪纸派对”,让孩子们把近期和家长一起创作的剪纸作品拿出来展示,让家长也参与互动,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王勤.在剪纸教学中快乐成长�D�D有感于我的剪纸教学经历.《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9期
[2]沈娟.幼儿大班教学中的剪纸教学分析.《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29期
【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剪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