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文化建设越来越被各地各校所重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文化建设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对文化这一概念有全面的认识理解,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更加细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园特点提出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71-01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幼儿园校园文化则是指幼儿园师生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等,它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是激励师生、促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物质环境)、制度文化(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就是要使全体教职员工持有先进的价值观念,并且将这些共同认定的价值观落实到教师与孩子日常接触的言行举止中去。
二、当前幼儿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化。许多幼儿园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幼儿园文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多的认为成功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就是幼儿园文化建设。有些幼儿园非常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但忽视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不经意间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将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标语化。在部分幼儿园看来,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就是用一些美好的标语提出来。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幼儿园看到一些醒目的标语。或者在幼儿园漂亮的橱窗里工整地写着诸如“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家长要热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等字眼。似乎只要这些标语提得越是精彩,越是标新立异,越是能够表明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化。在市场经济驱动下,文化包装越来越盛行,许多幼儿园深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将幼儿园文化建设盲目视为幼儿园的形象没计。把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视为改造装修建筑、宣传形象、提高知名度等。
三、幼儿园文化建设内容
(一)创造康优美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成员有着极强的影响作用和教育意义。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园里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师生生活设施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认为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到校园的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设计等。教师办公室文化中要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室文化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拟定主题活动内容,定期更换主题环境,发挥其教育与文化宣传功能。室外文化建设要利用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二)打造“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始终为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他们都能愉悦地生活和成长。笔者认为在制定与幼儿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严格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强制幼儿去学习什么,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幼儿学什么和怎样学都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逐步全完善制度,做到任何事项有章可依,确保有章必循。因此,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应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工现有水平,能引导员工实现办园理念,建设本园特色。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精神文化是隐性、深层、无形而又抽象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引领着每一个人前进。一是加强积极向上的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它包括政风、教风、学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二是促成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支点,它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是优化公正康的舆论氛围。校园舆论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根基,集体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规定着他们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四、幼儿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是立足县域文化优势,建立园外教育基地。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着“崇文重教、诚信质朴、创新进取、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依托县内云田陇渭支部旧址、菜子董家门革命旧址、首阳陇右工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依托暖泉山、文峰营盘、巩昌西河川等仰韶文化、西周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建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培养幼儿的历史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是立足兴趣小组活动,推动文化大众化建设。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广泛开设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能够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中体味现代文化的魅力。
三是立足幼儿园教育,推行园内外一体化建设。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本着“开放”的宗旨,从与孩子交往最为直接、最为亲密的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的人际关系为起点,开展以“孝亲、敬长、爱友”为重点的既体现民族特点又符合时代风尚的文化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文雅大方的举止,亲切得体的言行,整洁合适的衣着,高尚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吴静如等.国际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辅导.2010(6):22-23.
[2]魏敏.我国教育现状及改革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黄甫全.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09(4)
【幼儿园文化建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