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中心幼儿园上班时,最让我头痛的是幼儿的进餐情况。现在调到城郊幼儿园,我感到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孩子们的用餐状况。总结起来,两个幼儿园的孩子通常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城镇中心幼儿园的进餐状况不容乐观。每天进餐时,每个孩子的标准饭菜量基本在一个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然而剩饭剩菜状况极为普遍,60%左右的孩子无法完全吃下。只有10%左右的孩子选择加菜。吃饭时普遍有喜欢讲话的习惯,吃饭速度较慢。城郊幼儿园则完全不同。每个孩子的标准饭量基本接近成人,而剩饭剩菜现象基本消失。更令人吃惊的是,要求两次添饭的孩子达到80%,甚至三次添饭的孩子有高达20%。孩子们吃饭时,普遍只管埋头解决碗里的饭菜,讨论讲话的数量很少,吃饭速度自然较前者快许多。
城镇中心幼儿园进餐
城郊幼儿园进餐
前后的鲜明对比让我十分惊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大的差别?对此我做了以下调查:
城镇中心幼儿园某大班幼儿共32名。从男女孩比例来看,男孩16名,女孩16名。从户口结构来看,100%本地户口。从家庭子女数来看,独生子女29名,占90.62%。从家庭背景来看,家长私营企业7位,占21.87%,个体经营户9位,占28.12%,事业单位人员3位,占9.37%,企业上班族11位,占34.37%,其它行业2位,占6.25%。从孩子的抚养情况来看,家长亲自抚养19位,占59.37%,老人抚养13位,占40.63%。
城郊幼儿园某大班幼儿共40名。从男女孩比例来看,男孩31名,女孩9名。从户口结构来看,本地户口10名,占25%,外籍户口30名,占75%。从家庭子女数来看,独生子女22名,占55%;家长私营企业0位,个体经营户2位,占5%,事业单位人员0位,企业上班族34位,占85%,其它行业4位,占10%;从孩子的抚养情况来看,家长亲自抚养36位,占90%,老人抚养4位,占10%。
这两个大班的调查情况基本可以折射出两个幼儿园的现状,因此我认为还是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以此来看,出现两个幼儿园不同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知,城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的家庭经济背景普遍要好于城郊幼儿园,而且多为独生子女。这使得城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早已数见不鲜。家长们抱着:我有钱也不给孩子买零食,那这钱赚着是干什么用的这种心理,甚至对孩子的要求不答应后怀有愧疚。如此以来,孩子们零食不离口,一日三餐紊乱的现象便也顺理成章了。而相比之下,城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的零用钱和零食量就远不如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基本没有养成吃零食不吃饭的习惯。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许多母亲抱怨孩子这么大了,饭桌上还要亲自喂饭,求神拜佛地请小皇帝小公主们吃点儿饭。而孩子从们不以为然,或拒绝,或哭闹,或顾自玩弄电脑游戏,看电视等等,本就不饿,饭自然是吃不下的了。一哭闹,家长就不再逼迫,长此以往,坏习惯便根深蒂固了。这是为什么在学校,城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喜欢讲话玩闹的原因。
长此以往,三餐紊乱,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的严重性。不仅孩子的营养康状况堪忧,而且可想而知,这些坏习惯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因此,及时的措施是必要的:
一、我认为,要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最重要的角色是家长。家长要把眼光放长远,改变目前的观念。具体来说,第一,懂得拒绝孩子们的无理、过分的要求。第二,要在家中制定严格的规定,明确给孩子指出他们行为的是非对错。第三,减少孩子的零食购买量,购买尽量绿色、康的食品。
二、幼儿园和教师们对孩子们也非常重要。幼儿园的饭菜要保证孩子们一天所需的营养,适合的数量,配合孩子们的胃口。教师们则要帮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观念。正常作息,正常吃饭,让孩子们懂得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康成长。
三、零食市场的繁荣是客观因素,期间喜忧参半。因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法,鼓励绿色康食品的生产,引导垃圾食品推出市场。
四、零食企业则更需要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考虑,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生命康安全,关乎一代孩子的成长,关乎国家的命运,道德经营是基础。
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当今,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我们的孩子们的康问题。让孩子们更康、更茁壮地成长。担当起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城镇中心幼儿园与城郊幼儿园幼儿进餐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