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1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22-02 心理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素质。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
一、幼儿心理康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儿童的压力增大,心理康问题不容乐观。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的心理处于亚康状态,约1/5有抑郁倾向,自闭自私,沟通交流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问题。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70%的家庭教育不合格,但80%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疾患未被重视。根据有关报道发现:我国多个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分析幼儿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忽视幼儿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康教育培养,一旦受挫,或考试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轻生,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心理。有的家庭对孩子严格过分压制,使孩子心理长期处于抑制康发展状态。一旦爆发或者发泄,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学校教育 学校受社会竞争压力影响,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超负荷学习,增加压力。而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的甚至造成适得其反。
3.社会因素影响 社会的竞争压力造成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贫富差距,竞争压力,等社会环境影响,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冲击与刺激。
4.自身的原因 有的孩子眼高手低,一味攀比,追求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物质,受挫后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走向极端。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心理教育的意义
1.幼儿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期是身心康发展的奠基时期,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康的心理和人格。从小培养幼儿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的心理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心理康教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基础。心理康教育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但他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人格结构来看,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一部分。通过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个人认可和同化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并根据这些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传统学校教育偏重与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使不少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要克服儿童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进行德育改革,把德育与心理康教育结合起来,并以心理康教育为基础。在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康教育,可以有利地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为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因此。各地幼儿园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视幼儿身体康的同时,也相继拉开了幼儿心理康教育的序幕。正确培养幼儿心理康有利于幼儿的自身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多方面因素对幼儿心理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法促进幼儿心理康的发展。
3.不应该把幼儿心理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心理问题的考虑需要考虑到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而不应该把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父母、家庭 究竟有哪些要求,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并非是经济和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穿、用、玩的东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却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类型的家庭就严重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康发展:(1)关系紧张型;(2)放纵型;(3)过分保护型;(4)过分严厉型。
四、幼儿心理康培养的方法与对策
注重环境对幼儿心理康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康培养,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 其次,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康心理素质的基础。正 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应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康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更应为幼儿营造康的心理而做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请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心理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儿童康心理教育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游戏性、渗透性、成功性、持久性、日常性原则,更多地考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整体环境因素,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以无穷多样的艺术活动,陶冶儿童的情操。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2.学会欣赏;成人对孩子的鼓励与赏识可以使孩子变得积极、自信、乐观。
3.要让孩子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我们经常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积极合作,这样容易取得同伴的信任和获得成功。
4.让孩子们学会承担起贵任,培养幼儿全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全是心理康的重要标志。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困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培养他们做事的坚持性和自制性。
5.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心理康成长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幼儿的不良康心理。
6.全教师自身人格,促进幼儿心理康发育。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加强心理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心理康教育的水平、关注教师心理康,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7.争取家长配合,共育美好心灵。家长是幼儿心理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让家长能够在家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施教,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也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积极配合我们对幼儿施教这样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呼吁社会,给孩子一片纯净的蓝天。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见,心理康教育是使孩子变得“阳光”、“乐观”所必不可少的。
【谈幼儿园心理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