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是一本专门为学前教育机构设计的,实现“发展适宜性的教学”的工具书。从1978年至2002年,本书共出版了四版,现在推荐的就是第四版。本书由黛安,翠斯特,道治、劳拉,柯克和凯特?海洛曼合著,台湾学者吕素美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内容精要]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课程架构篇,阐述了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理论基础和5项要素。下册是学习区篇,具体阐述如何将课程架构的5项要素运用到学习区中去。
一、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对幼教领域影响十分深远的理论和研究。它们是马斯洛、埃里克森、皮亚杰、斯米兰斯基、维果斯基和加德纳的理论,以及有关学习、脑科学和复原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研究和理论,还指出了这些研究和理论对作者在设计课程、看待幼儿、给老师提建议时所产生的影响。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要求教师要先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维果斯基的理论指出了社会性互动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所以实施创造性课程的教室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要素
(一)幼儿如何发展和学习
规划课程、挑选教材、引导幼儿学习,都需要了解他们是怎么成长和发展的。创造性课程关注幼儿在社会化/情绪、身体动作、认知和语言发展上的发?展概况。以及每位幼儿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经验。它提出了幼儿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连续表”�D�D对幼儿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用来观察与课程目标有关的幼儿发展状况、追踪幼儿进步情形的工具。
(二)学习环境
创造性课程的第二要素“学习环境”不只是空间的布置,它包括空间、时间、心理环境三个方面。空间环境的创设指合理规划教室空间,在合理布局11个学习区的基础上,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幼儿集体活动,存放幼儿的作品,同时为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帮助。时间秩序感的建立主要依靠每日作息时间表和规划的工作表来实现,帮助幼儿对接下来的事情有所预期,形成内在的秩序感。心理环境创设的目标是营造班级共同体,建立一个让所有幼儿觉得安全、能够互相帮助、视自己为集体一分子的团队,教师与团队中所有成员共同设立规范,努力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和平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领域,每个领域各自包含特定的要素。1.读写领域:包括词汇和语言、语音意识、字母、单词、印刷文字、理解能力等要素。2.数学领域:包括数概念、形式和关系、几何和空间概念、测量、资料的搜集组织呈现等要素。3.科学领域:包括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三大类要素。4.社会领域:包括空间和地理、人和人的生活方式、人和环境、人和过去。5.艺术领域:包括、、戏剧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四个要素。6.科技:包括对科技的感知、基本的操作和概念、科技工具、人与科技四个方面。
(四)教师的职责
教师需要保持与幼儿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幼儿、指导幼儿、评估幼儿。观察幼儿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需要明了何时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同时在观察时应尽量客观。指导幼儿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个别幼儿、特殊需要的幼儿、全体幼儿互动。评估幼儿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支持幼儿的学习,当评估目的与课程目标相近时,最能支持幼儿学习。教师在评估时首先需要搜集事实,再依据“发展连续表”分析和评判所收集的资料,最后运用评估结果为每位幼儿、小组制定教学计划。
(五)家庭的作用
该课程重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认识到家长在课程中的作用。这项要素包含了认识家长、欢迎他们并与他们沟通、一起致力于幼儿的学习、共同面对各种困难的情境等内容。
三、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学习区规划
创造性课程共有11个学习区�D�D积木区、戏剧扮演区、益智区、图书区、美劳区、发现区、沙水区、律动区、烹饪区、电脑区及户外区。它对每一个学习区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创设区域环境。幼儿在该区域内的学习内容,教师如何在该区域内促进幼儿的发展,怎样将家长纳入该区域中来都进行了细致地阐述。下面以积木区为例说明它的规划思路:
(一)积木区如何促进幼儿发展:参照“发展连续表”,在积木区中幼儿通过相互协商、交换彼此建构物体的思路,可以促进社会性/情绪发展;幼儿在搬运、拿取积木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身体动作的发展;在建构物体的过程中,幼儿将脑海中的图像以具体的方式呈现,把握积木的大小、形状、数量可以促进认知的提高;在与同伴或教师交流、描述、做标记的过程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营造积木区的环境:积木区是建构型游戏,需要充裕的空间,一般安排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与嘈杂的活动区域相邻。在该区域内,单位积木和中空积木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另外还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道具和配件以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收拾”是积木区中一项特别的挑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提前提醒幼儿、运用游戏法等方式完成收拾的重任。
(三)积木区的学习内容:积木区可以涵盖课程内容的所有领域,读写领域的内容可以通过介绍积木、陈列与搭建主题相关的书,提供纸张做标牌等方式体现:数学领域的知识可以让幼儿数数,认识积木的形状,通过积木的摆放组合各种空间、几何关系等方式呈现:在积木区提供各种材料,如天平、滑轮、管子、塑胶或木制动物等,可以让幼儿了解科学领域的知识:社会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和幼儿讨论搭建的道路、商店和职业等方式传递:鼓励幼儿扮演、绘画所搭建的物体可以传递艺术领域的知识:最后,在积木区放置一些科技工具,滑轮等物体,帮助幼儿了解科技领域的知识。
(四)教师的职责:在积木区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玩积木的三个阶段。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并给予回应,同时针对幼儿建构的物体主动地和他们讨论、给予支持和引导。
(五)家庭的作用: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在信中向家长说明积木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请求家长在家中配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简要评价]
一、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课程系统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系统。该课程结构清晰、系统,以皮亚杰、维果斯基、马斯洛、埃里克森等关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一以贯之“发展适宜性”的课程理念。以“发展连续表”作为指导、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以“六大领域”为基础建构课程内容,以“十一个学习区”为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最后,以“发展连续表”作为课程评价的工具,开启幼儿学习旅途的新征程,该课程实践基础雄厚,对学习区的活动设计具体、周详。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核心理念。该课程主要关注不同领域的核心经验如何呈现,不同学习区中呈现何种材料,教师如何观察、指导幼儿的学习,如何发现和解决活动区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一些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该课程突破以往课程囿于简单的文字构想和规划,以详实、具体的方式呈现了两个老师如何带领班级的18位幼儿开展活动,如何贯彻课程理念解决班级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将课程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幼儿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我国当前的幼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处处彰显的“创造性”火花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作为一个高呼创造的课程,在课程设计和行动方案中却只字未提“创造”。但细品整个课程,在课程理念和实践中处处彰显着创造的火花。
该课程的理念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关注儿童的能力发展。重视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包含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意向的人。蕴含此种理念的课程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立足于观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在课程实践中教师注重将幼儿培养成完整的人,创设安全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发性、主动性的活动,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个体的需要、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是人发展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对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的现状,为每名幼儿制定培养计划,及时评价、更新。幼儿在“发展连续表”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教师创造性成果的体现。同时,幼儿在学习区中不断的练习、模仿、建构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智慧与火花碰撞的过程,是教师课程理念实现的起点。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