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在幼儿园我们常会遇见教师们互相交流班上孩子发生的趣事,讲到动情时甚至辅以动作,可见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比较会讲故事,然而从讲故事到写故事却又是很多教师头疼的一件事情。
跃然纸上真的很难吗?谈到此,我想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写的问题,只有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从讲到写是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思考力的考验。以文字为载体表达观点和思想,往往需要全面和理性的进行梳理,其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次专业性的思考,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很好选择。
写什么?往往又是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
首先,可以问问自己观察到了什么?
幼儿园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哪些是值得写的,这全凭教师的观察能力。说到观察,这是目前幼儿园教师实践研究中很注重的方法,但是到底怎么观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实践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教师是这样观察孩子游戏的:走来走去四处“关心”,“动手操作”帮助孩子一起玩,“指手画脚”参加孩子游戏……扪心自问,这样的观察能发现什么,又能写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比如在游戏中观察孩子的学习方式。图1是教师在“停车场”游戏中观察到的——孩子们的停车方法,从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对汽车特征的认识、对汽车的分类等等。我想能看到并写下孩子这些停车方法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会观察的人,一定是在孩子玩游戏时静静地看了好些时间的人。可见,观察要讲究质量、讲究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非常有意思的内容,而这些又是我们值得写下来的故事内容。
图为孩子们的停车方法
再次,需要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故事。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开心的、有趣的、讨厌的,甚至还有“恶作剧”的……如何在具体情境中抓住细节写故事,进而从局部看整体并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
比如,幼儿园每天有值日生工作,一些孩子在选择值日生岗位时常常“挑精拣肥”,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敷衍了事。观察到这一细节后,教师持续对孩子们的值日生工作进行观察,并记录了孩子们之间的对话:
悦悦问:“当当,今天你想做什么值日生?”
当当回答:“我要做洗手管理员,你呢?”
“哦……不知道,要么我做清洁小帮手吧。”
“那个多没劲啊,就是一直扫地、扫地、扫地。有人掉东西了,你还得马上扫掉。”
悦悦有点犹豫:“对的……可是,值日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当当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啊,洗手值日生是检查别人洗得干不干净,不干净的话,让他自己重新洗过就行。清洁小帮手,还有图书整理员,要是发现有不干净、不整齐的地方,还要自己去做,一点都不像小老师。”
“但是,扫地也很重要,不然地上有垃圾,会很脏的。”
“可要是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去干,大家在玩玩具,你却在扫地,就没空玩了。”
听了当当的话,悦悦顿时语塞。
当当说:“我们一起做洗手管理员吧。”
悦悦想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好吧!”
(摘自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幼儿园吴晓君《值日生岗位也有优劣吗》)
幼儿园为什么要做“值日生”,与孩子、与教师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价值?无论从劳动教育的视角看,还是从孩子在社会群体中的责任感看,这个点无疑都是很好的记录素材。显然,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每天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都很“琐碎”,面对这些小而平常的事件就需要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予以取舍,并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最后,记录后的分析与反思是真正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讲故事和写故事的区别之一在于:写故事后需要教师及时地对描述进行分析和反思,这也是在教育教学中将反思的态度与对实践的关切统一起来的一种理智,它是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升华。
再看教师对值日生描述的反思:
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不禁诧异。因为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所以每次值日生岗位的“热门”程度各有不同,但是,我没想到决定“热门”的因素还与岗位本身有如此重要的关系。之后一段时间,我留心观察,发现热门岗位多是洗手、午睡管理员等,冷门的岗位多是清洁小帮手、图书管理员这样的角色。
再细品两人的对话,他们将值日生岗位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需要亲力亲为的劳动岗位,二是管人、检查的岗位。显然,他们对前者有所顾忌。挖掘幼儿“不爱”某些岗位的原因有: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工作占用了游戏时间、责任与成效需要个人独自承担。
再想,那些不被幼儿喜欢的工作,虽然也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但是这些工作对幼儿而言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陶行知先生早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就指出“生活即教育”“行知合一”,强调劳动与亲身体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生活”使然,更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该如何引导幼儿爱上劳动呢?如何将“不爱”变为“爱”?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儿时参加大扫除时热火朝天的情景,灵感有了:发起一个人人动手、全体参与的劳动氛围,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与扶持也能让幼儿在劳动中更有耐心和坚持性。
之后,“大扫除”活动的设想慢慢成形。
(摘自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幼儿园吴晓君《值日生岗位也有优劣吗》)
我非常欣赏这样的反思,优点在于:第一贴近之前对故事细节的描述;第二实实在在地分析了孩子对值日生工作挑选的标准;第三从孩子的表现中分析与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形成了后续的教育策略。
谈到写反思,我很不赞成一些教师的“拿来主义”,一些教师非常喜欢在自己的反思中摘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中的语句,不管自己的描述是什么,亦或自己想表达什么意思,他们总感觉摘抄了这些文字就能提升自己文章的品味。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确切的。希望教师们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要旨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再把它写下来,这样才是最适合的。如果仅仅机械的摘抄几句文件中的语句,不仅不利于教师反思,还会限制教师的思考力。
写故事是一个观察、记录,对教育现象进行思索、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所以提倡一线教师经常使用这一方法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加以留意,并进行记录。很多时候,我们身边并不缺乏故事,而是你有没有觉得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有没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冲动。
我想,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教师一定是能够做到的,讲故事不难,写故事也可以不是一件难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