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专家解读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针对当前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问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把关注和聚焦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作为质量评估的着力点,从过程质量评估应“评什么”和“怎样评”提出了明确指引,对推动幼儿园建立科学的评估导向,落实科学保教实践,引导教研为幼儿园实践、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过程质量,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十四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全面普及新阶段,《评估指南》的出台,适时将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指引幼儿园重视并提高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上来,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众多研究亦早已证实,幼儿园教育的结构性质量固然重要,但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则是通过师幼互动、环境、课程、家庭社区参与等过程性质量来实现的,后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质量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
《评估指南》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聚焦保育教育过程,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推动科学保育教育。
二、聚焦过程质量,须将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置于核心
《评估指南》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强调,首先体现在儿童为本理念与原则的贯彻上,注重在观念层面引导教师树立科学保教理念。
《评估指南》特别强调为教师将科学保教理念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建立有效师幼关系、开展高质量师幼互动提供具体指引。
三、聚焦过程质量,应加强过程评估与增值评估
首先,秉持“评估为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的思想,以改进和提升保教质量为目的,切实将过程评估与持续改进有机结合,在质量评估与保教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在科学质量观与科学保教实践之间建立连接,构建评估与保教交融并进、和谐共生的机制,为真正发挥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提供机制保障和路径指引。
其次,指引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方式由“外引”向“内生”的转变。外引性的质量评估对保教实践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终究是辅助性的,内生性的质量评估才是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持续提升的核心动力。
再者,由于过程性质量所包含的要素皆是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动态因素,故而其评估难度相比结构性质量要高,量化的评估方式虽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过程性质量的水平,却无法揭示各要素影响过程性质量的路径与机制,相应也无法为保教质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具体的过程信息。
四、聚焦过程质量,应有效支持师资专业能力提升
《评估指南》明确,指向幼儿园保教过程质量提升的关键专业能力,是教师的保教实践能力和园长的专业领导力。但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不同,作为专业能力的保教实践能力、专业领导力的提升不能依靠“纸上谈兵”和“坐而论道”,而必须在保教实践中借由持续地反思、改进方能实现。
教师保教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园长的专业引领与持续支持。教师保教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情感动力。提升园长专业领导力,还应注重加强幼儿园组织氛围建设与情感管理。
平等、尊重、支持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持续促进,才是以人为本幼儿园管理与发展获得不竭生命力的源泉。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梁慧娟)
以上内容节选自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