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中国社会的学前教育以及教育价值取向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反应出我国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重“派生作用”“社会作用”“工具作用”的一方面,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心灵和德行的培养,长期效能和目标的实现,体现出一种轻“本体作用”“个体作用”“目的作用”的社会价值取向。
关键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急功近利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15-01
一、价值、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价值概念研究
所谓价值,马克思指出,一般概念的“价值”是产生在人们满足自己需求之外的关系,是人们使用和财产的表现对人们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代表的人或财产,等等愉快的一个有用的东西、实际上是人与存在的关系。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价值的理解,虽然已经描述的,但它们都是从主体和视图对象之间的关系,即反映它们之间的现实关系,即是满足对象关系的主要需求。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其是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从属关系。大众意义上的看法是教育的价值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与促进个体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而在学术界中,看法却不统一。叶澜教授认为:“价值取向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己需求和利益的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1]张翼根通过哲学中的“关系价值”概念推演出教育价值概念的结构,以各种教育价值事实为概念的内容,用结构来组织内容,形成综合统一的概念。[2]
所谓学校教育价值,而是从属于教育价值,它体现的是教育价值的形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主体是人,是在了解学校的教育价值,判断一个全面的,有意识的选择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价值”和“主题”是“学校”,关注的是,“学校教育”的价值问题。
二、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问题反思
以马克思的矛盾说来讲,这个世界的矛盾无处不在,并始终贯穿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教育也是如此,自人类确定教育这一范畴开始,关于教育价值的矛盾从未停止过,高等教育有,初等教育有,学前教育也有。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个快节奏的生活,在学前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幼儿园中,处处体现出急功近利。一位美国母亲因为幼稚园教会女儿26个字母而起诉其破坏了女儿的想象力,反观我国,缺与之完全相反,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到老”,现在的爸爸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钢琴、书法、汉字、英语一个都不落下,社会与家长都片面的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短期效能及目标,反应出我国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重“派生作用”“社会作用”“工具作用”的一方面,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心灵和德行的培养,长期效能和目标的实现,体现出一种轻“本体作用”“个体作用”“目的作用”的社会价值取向。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指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一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庞大的人口造就了这样的国情,使得竞争意识延伸到学前教育中,片面的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短期效能及目标,反应出我国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重“派生作用”“社会作用”“工具作用”的一方面,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心灵和德行的培养,长期效能和目标的实现,体现出一种轻“本体作用”“个体作用”“目的作用”的社会价值取向。家庭方面,家长也容易形成一种攀比心理,看见别人家孩子进行各种艺术类教育十之八九也会让自己孩子去参加,害怕输在起跑线上,都体现出急功近利的一面。
三、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合理性的思考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前教育可以是说一切教育的奠基石,实现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是实现其他教育价值的基础,正确的合理的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就是其中一项具体措施。如果教育仅仅看作劳动力的教育,只追求其经济效果,缩小教育的价值,它只是一种教育工具,而不是提高教育,人的劳动在现实中,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谁享受,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或者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不仅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也积极地改变在环境中。因此,不能简单地从一个角度的生产力,但从竞争的经济增长点,来评价教育的成效,设计、规划教育模式,以确定的标准课程,追求教育的唯一的经济影响有其局限性,因为教育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它的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3]
必须促进“多元化发展”原则,以教育、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外部和内部环境教育的总深度都发生在这种新形势下的巨大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教育价值的团结受到了挑战,多方位教育价值应该受到重视;如何教育过渡期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向定位是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不要说教育是不生产的现代化教育,教育不是只谈论生产全面的教育;此外,不讲教育价值的经济效应,而不是我们决定的价值观,教育和只讲经济效益,只讲劳动力的教育价值,也不是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的价值应该是合理的多元化的追求。[4]这体现了重教育的“本体价值”“个体价值”“目的价值”,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康发展最终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家诚.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2003:25-5.
[2]薛小荣.对当前我国教育价值取向评价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4.
[3]焦信敏.我国教育价值研究状况及问题反思[J]教育基本理论,2006:4.
[4]张梅,胡学亮.日本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及其背景�D兼与中国的比较考察[J]外国教育研究,2011:3-38.
【幼儿园中的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