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古人云:“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这就是说,可变性是人性的最大特点。幼儿尚未涉足纷繁复杂的社会,心地明净如清水,无瑕似白纸,一方面,这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基础,但另一方面,这也为其染上不良习气留下了隐患。因此,幼儿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应尽早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正所谓“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如果恶习已成,再去矫枉过正,则失去了儿童期这一最好的道德教育时期,其效果也必然是事倍功半。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幼儿进行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成为教育界同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这一问题做简要论述。

  

  一、注重教育方式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

  

  幼儿德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正如古人所云:“顺物之性以治物,则物无不可用;顺人之性以治人,则人无不可治”。简而言之,科学的幼儿道德教育乃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乃是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和形成的基本途径和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者在施教时,能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教育影响。

  比如,作为儿童身心发展重要特征的智力发展水平就是教育者在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皮亚杰通过实验证明,个体智慧水平制约着个体道德的发展,智慧发展水平是道德发展和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没有较高的智慧水平就不会有较高的道德阶段的发展。无独有偶,科尔伯格也说过“因为道德推理显然也是一种推理,较高的道德推理依赖较高的逻辑推理,个体的逻辑阶段与其道德阶段是并行不悖的”。总之,由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与道德发展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幼儿道德教育应根据儿童智力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能超越幼儿智慧发展的阶段性。如处于前运算智慧阶段的儿童基本上处于他律阶段,尤其是幼儿园小、中班的儿童,就应采用知识水平的道德教育方式,即以道德规则的传授为主。而到了幼儿园大班,由于思维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幼儿已经有了自律道德的萌芽,此时应考虑采用一些推理水平的道德教育。总之,幼儿道德教育方式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

  

  二、注重正面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正面教育和隐形教育是两种相对的教育方式,前者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理论灌输,后者主要表现为潜移默化的隐形渗透,二者相辅相成,互补短长,因此,在幼儿道德教育中将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一)循循善诱的正面教育

  由于受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幼儿早中期的道德发展主要是处于他律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因此,他们需要成人将社会道德规范通过正面教育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另外,由于受幼儿“道德实在论倾向”的影响,幼儿只注重道德规则的外在词句而不注重其实质内容,只重行为结果而不注重行为的动机等,对道德规则的理解直观、肤浅、具体,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成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以使他们改正错误,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批评。当然,在正面教育时注意采用正确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即使是批评也不能采用那种疾风暴雨般的语言,特别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才不至于让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而贻害终生。

  (二)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

  幼儿道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通过系统的正面教育,幼儿可以形成道德认知,但是,对于更高层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单纯的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隐形教育。

  就幼儿园而言,隐形教育主要表现为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而环境既包括人的因素,也包括物的因素。

  其一,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诸如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和爱心,师生间、幼儿间的情感交流都很容易感染幼儿,使其引起情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诚如汉代贾谊所言:“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

  其二,物的因素。这主要指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应富有教育意义,在特定的场合使环境构成特定的教育情景,比如教室的墙饰、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雕塑等都可以成为陶冶情感的因素,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效果是教师课堂上的道德灌输所不能获得的。

  

  三、注重道德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中,原因如下:

  其一,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幼儿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和主题。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地视为规范与律令的灌输,应该把重点放在人与人的关联上,放在现实生活的现实场景中,放在个人对具体情景的真实体验中感受道德。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间不仅有真、善、美,而且有假、恶、丑,这也是每个人生活的真实的世界。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并根据他的生活感受、自我经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将这种理解、感动、体悟融入他的价值生命生成过程中,最终内化成自身的道德品质。比如,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行为模仿、同伴合作以及内心体验等进行道德的学习,并逐步转化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因此,幼儿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这一最好素材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其二,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决定个体是否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不是看其掌握道德知识的多寡,而是看其道德行为的优劣。而道德行为是需要训练的,将幼儿的道德训练放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开展无疑是最佳选择,通过这种真实情景下的训练,可以使幼儿在问题的解决中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统一于道德行为中,在道德行为中实践、反思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并在这种实践和反思中学会判断是非、鉴别美丑的能力。当然,如果教师能在这种道德行为的训练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使幼儿的道德品质能在其亲身的经历中日益丰满起来。

  

  四、注重园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

  

  对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而言,家庭是其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其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缘于此,一方面,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不可替代的特点,即奠基性、随机性、权威性和超前性。这无疑是对幼儿园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促进。但另一方面,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发生错位或背离,则不利于幼儿园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而不利于幼儿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可见,就幼儿德育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两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形式,必须注重两种教育形式的协调配合。

  家庭与幼儿园协调配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不但可以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而且双方可以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达成一致,从而避免孩子在道德标准上迷失方向。通过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获得更丰富的幼儿道德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家长的授课,幼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道德体验,从而提高道德素质;通过举办亲子活动,可以加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通过开展家教指导活动,可以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整体素养,从而有助于幼儿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总之,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幼儿园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同他们的协调配合,共同致力于幼儿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笔者坚信,只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注重德育策略运用的科学性,努力实现幼儿德育策略的最优化,必能成功地开展幼儿德育工作,从而像一个工艺师一样将那些看似质朴无奇的玉璞雕刻成一块块温润剔透的美玉。

【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德育策略刍议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