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浅析幼儿园公开课异化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幼儿园公开课,是我国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课程讲授形式,也是幼儿园自身检验、改进、提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对目前幼儿园公开课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表演”、教学设计与实施“失真”等异化现象做一阐述,并对其异化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公开课 异化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06-02

  幼儿园公开课被认为是教师们心中理想教学的应然状态,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高质量、高效教学,是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技艺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幼儿园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其运行过程中,挖掘出许多研究者认为是不合理,而在教师看来却是正常的一系列“异化”现象,反思这些现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幼儿园公开课的认识。

  一、幼儿园公开课“异化”之象

  (一)教师“表演”

  公开课通常具有一种展示性,展示范围小到园内同事之间交流学习,大到园外,甚至是省市级全体幼教同行竞技比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免不了会一反常态教学自然、真实的表现,多了“表演”的成分与嫌疑。

  1.才艺表演过多

  公开课的展示性、竞赛性,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为使教学形式显得新颖,内容丰富,以弹奏钢琴、表演等形式吸人眼球,从而极有可能导致教学环节上下脱节,前后不一致的后果。以笔者在幼儿园观看的一节公开课�D�D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线条画》为例,教师在活动导入部分,以弹奏钢琴,唱歌提问的方式,从而引导幼儿指认相应的颜色。然而,在唱歌提问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关注幼儿回答与所指颜色是否一致的表情、眼神或者是动作,而只是专注于弹奏钢琴,幼儿们所指颜色也多半与回答不一致。最终,活动的导入部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弹奏钢琴也与整个美术活动显得格格不入,效果并不理想。

  2.“人格面具”驱使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曾提出人格面具(Persona),指的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试想在一堂公开课中,面对诸多同事、领导,教师必然会努力将自己教学中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以求得大家的赞同及认可。然而,这“最好”和“最美”,却未必是“最真”。公开课紧张的气氛、特定的情境以及听众的多样性、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表现必然不同于常态教学,因此,在“人格面具”的驱使下,教师不自觉的“表演”成分也会增多。

  (二)“挑选”幼儿参与教学

  通常,我们在幼儿园所看到公开课,都是选取一部分幼儿参与,由教师提前设计安排好活动所需材料。笔者也曾在幼儿园观察过一段时间,对幼儿的选择与准备,就是将那些在老师眼中调皮、捣蛋,经常出状况“不适合”去上公开课的的幼儿排除在外。一方面,他们的加入可能会破坏班级秩序,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与教师“配合不好”,又会导致教学预设环节中断,从而最终影响教学整体效果。

  因此,“挑选”幼儿上公开课,在幼儿园教师眼中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为确保公开课的效果,这只是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中必需的一个环节。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失真”

  1.教学手段形式化

  在公开课中,教师基本都会用到多媒体,以此为教学增色。然而,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用多媒体只是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会将多个多媒体交互使用,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图片、视频、样样具备。除此之外,在公开课中,大量玩、教具的使用,通常也免不了是“形式大于内容”。以中班游戏活动《小鸟与大象》为例,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活动前,教师制作了相关flash动画,又准备好三十多个头饰,供幼儿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寻找一起游戏的伙伴。在活动中的游戏环节,突然出现了4、5个配班教师,上前帮助幼儿佩戴头饰。试想,在常态化教学中,教师能够有大量精力做这样的教学准备与配合吗?而且,从整个教学活动来看,教师前期所制作的flash简单、粗糙,活动中头饰的佩戴也没有能够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整个活动看不出任何“合作游戏”的影子。

  2.师幼互动形式化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评价一节公开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常规课中,教师不会刻意地去表扬幼儿,然而,在公开课中,我们却随时都能听到“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表扬声,这种随口的肯定,不仅模糊、笼统,而且语气又何其夸张,根本不能让幼儿明确自己是哪里做的好。事实上这种“廉价”的表扬和评价,作用也只是在于表明公开课中,师幼之间有互动。

  二、反思

  (一)公开课的价值定位

  示范课、公开课的实质精神应在于研讨。通过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所具有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如何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如何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幼儿园公开课其价值也在于通过群体“研讨”,共同探讨、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各环节、各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带动和促进教师个体学习与发展。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幼儿园教师、领导及幼教专家都认同公开课重在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应是费尽心思打造一节完美的教学活动,以供展示和模仿。但是,当公开课落到教师个人头上时,落到幼儿园教学展示任务安排上时,与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相挂钩,与幼儿园的荣誉、利益相关联时,又有多少人不追求完美,作为展示方的幼儿园,又有多少园长能承受失败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二)幼儿园教学实际状况

  一直以来,幼儿园班额大、师幼比偏高,是影响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公开课教师要挑选所谓的“好孩子”,一方面除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限,教学机制欠缺,难以从容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外。另一方面,最大的原因就是挑选一部分幼儿,组成的小班额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按照既定程序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幼儿数量少,教师能够关注并与每一位幼儿互动,活动效果也大大提升。如此一来,公开课的良好效果自然得到保障。虽然国家对幼儿园的班额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与理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一直都存在,而且也已经成为幼儿园普遍存在的、见怪不怪的问题。

  可见,公开课的良好展示效果必须通过“挑选”幼儿后的小班额教学得以实现。

  (三)公开课隐性的误导

  公开课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异化现象,如教师反复试教、磨课,打造完美教学;以过多的“表演”和才艺展示企图丰富教学,展现个性;同时,刻意挑选幼儿,组成小班,配合教学等等,如此展示出的公开课对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切实、可借鉴的经验与意义,反而,更糟糕的是,如此展示的结果使很多教师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所谓的“好课”、公开课都是如此展示,难道自己要挑战这种已有的公开课组织实施模式和评价标准,去冒未知的风险吗?于是,公开课的异化在这种误导中循环、反复,最终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叶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5日,第008版.

  [3]冯婉桢.幼?涸肮勰?教学中教师表演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 2007.

  [4]李盛.幼儿园公开课的反思[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3): 88-90.

  [5]沈俊,严文琪,宋云梅.幼儿园研讨型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95): 38-40.

  作者简介:

  彭珊珊(1990�D),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浅析幼儿园公开课异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浅析幼儿园公开课异化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