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是一名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就要以儿童为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我们应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教育,思辨high课程的价值,让做的内容更有意义,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思辨之一
多形式感悟High课
Q
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老师们这样的问题:
什么是high课?
李老师
每周四上一天,上午两节、下午两节,孩子自选
许老师
五大领域都有,挺全面的。
刘老师
每周一次,五节课选四节课,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
张老师
每周四一次,五选四的活动,五大领域都有,孩子选自己喜欢的。走班上课。
这些看似答案的回答是什么呢?
是内容?是本质?
是时间?是形式?
大同小异的回答并没有解开
我心中的high课之谜。
所有人都告诉我high课很好玩,
孩子很喜欢,
那high课从何而来?
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形式开展呢?
当我再次追问老师的时候,老师们给予我的答案依然是上面的内容。这样的对话,再一次使我陷入思考:
老师们真正理解high课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吗?知道幼儿为何喜欢这样一种形式的课程吗?
在这样的思考中,我带着老师们重新分析什么是high课。
1
科学设置课表,让内容全面覆盖
前几年,我们根据五大领域的课表进行备课。班里两个老师上下午各一节集体活动,仍然不能完全兼顾到阅读、数学、科学、体育、健康、安全、社会、美术、音乐、生活等多种领域的活动。
有的活动需要进行两次,有的活动只能隔周进行,孩子接触得少,能力自然提升得不明显。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我们发现,通过科学设置课程的形式,可以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相应提高。
2
注重兴趣培养,让师生成就自信
担任High课程的老师是根据自己对哪个领域有特长或是有兴趣,自选领域。
例如:许瑶瑶老师对科学活动很有兴趣,因此在high课程中,她就会比普通全科老师对科学领域了解得更深刻。在课程实施的这两年中,科学领域共带孩子进行了57个活动,其中涵盖多个核心经验的内容。
3
打破班级界限,让孩子互动起来
在每周四这一天,中大班幼儿调整上课的形式,采用走班式,跨班混龄自选上课的内容。我们选出5个领域的活动,分别是音乐、科学、美术、民族课程、社会与安全。
4
关注民族课程,让曲艺变为资源
民族园有193名小朋友,其中44名小朋友是少数民族,包括回族,白族等。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绚丽多彩的文化,都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
我们开展“竹竿舞”“蒙古筷子舞”“藏族舞”“东北秧歌”等课程,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开展“神奇的京剧”“学唱黄梅戏”等活动,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还有“神秘印度”“彩色非洲”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文化,欣赏美、感受美。
5
开展一课四研,让活动形成特色
从课程角度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的活动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全面,内容也更加均衡;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负责一个领域的活动,将这一领域活动目标细化到每节活动中,一课四研,也会更多地研究这一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活动。
思辨之二
多角度理解High课
1
给幼儿创造勇敢走出的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幼儿(中班居多)因为没有走出班级上课的经验,所以会害怕high课,甚至不敢来园。他们把参与high课当成心理负担,认为只有在自己的班级才有安全感,只有接触自己的老师才不害怕。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帮助这样的小朋友克服难关。
方法一:互动交流法
平时经常带幼儿走出去,介绍其它班级的环境与其他老师。
方法二:玩具吸引法
幼儿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在活动区玩玩具的时候,每个班的区域都不一样,我们会有意地带着这些幼儿去其它班级,也会给这些幼儿介绍其它班级玩具。
方法三:同伴带动法
因为老师都分布在教室中上课或者配课,对于不够勇敢走出的孩子,我们会让其他小朋友带着去其它班级。对于其他孩子,也树立了自信,增强了同伴之间的情感。
方法四:集体讨论法
high课回来后,我们会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今天去哪个班级上课啦,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等等,鼓励那些勇敢走出去的幼儿进行了分享与鼓励。
2
给家长营造参与活动的氛围
在刚开始的活动中,即使我们之前开家长会把形式、意义说得很清楚,但有些家长还是不能对整个活动形式有充分的了解或肯定。
如何让家长真正了解high课,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呢?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 |
及时的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解答有关high课的问题(例如:幼儿的走班制以及制定课表、制定计划的作用)。 |
2 |
把每名high课教师发的课程目标以及图片及时发到班级群中,让家长清楚地明白每个领域、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看到自己孩子积极参与的图片。 |
3 |
每周四让幼儿把自己的high课收获讲给家长,这样让孩子更清楚、家长更明白。 |
4 |
每学期high课程家长开放,让家长真实的参与到high课中来。真正看到、听到以后,家长非常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high课。 |
3
给教师提供思考调整的契机
“
教育的主体是幼儿,
因此课程一定要
关注幼儿、观察幼儿。
”
我们思考的重点在于:
-
混龄班幼儿在课程中是否能够抓住课程的核心经验?
-
活动的内容是否能让中班和大班幼儿在一节课中都得到发展?
-
如何更好地安排活动,既让中班孩子不觉得难,又让大班孩子不觉得简单?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充分地思考,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根据目标实现程度和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
思辨之三
多层次研究High课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因此,我们对high课程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比如:
-
与high课程教师一起对核心经验进行研究,并细化研究表格;
-
在活动中进行一课四研,总结教学经验;
-
完善两年一套的high课程内容;
-
将high课的来源、幼儿前期经验、家长需求与教师特长有机结合。
———
研究表格会作为下一阶段high课开展的思考依据,启发教师不断关注课程本身的内涵,关注幼儿的需要。举例如下:
四月份high课程研究关注点
通过多形式感悟、多角度理解和多层次研究,high课程的内涵、实质、主题、要点、目标,及其与班级、领域、幼儿之间相互关联及补充支撑的关系逐渐清晰起来,收到了明显的思辨效果和价值。
可以概括为:
重新审视换视角,目标清楚高站位;
思路明确有远见,深度反思理经验。
感谢张博老师为high课程研究作出的贡献,感谢丰台一幼民族园全体high 课教师:许瑶瑶、李静怡、刘爽、吴思缘、周硕对本文撰写的大力支持!
END
课程实践
卫生保健
教师故事
抿一口龙井,需静心细品,悉心置茶,方能辨香识韵,再悟茶语,好似与课程相遇,源于生活实践中,归于操作体验处,还于发展儿童时。设计前看见儿童,实施中品读儿童,评价时默读儿童。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我有一杯好茶,你有时间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