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宝宝也谈婚论嫁?您有没有观察到孩子的这种心理呢?倘若碰到这一现象,您是否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平常心去应对。
事件1:4岁儿子和小女孩“亲嘴”
4岁的儿子突然向我说了一个秘密,要求我保证不向其他人说,并且不能笑他,也不能骂他。等我答应之后,儿子告诉我,幼儿园中午午睡的时候,他和邻床的一个小女孩玩红猫蓝兔七侠传,女孩说要嫁给他,他同意了,并且,他们还亲了嘴。亲嘴?谈婚论嫁?才多大的小孩子呀!说实话,当时惊得我简直目瞪口呆。
后来,从儿子幼儿园的同伴那里知道,儿子最近真的挺喜欢和一个比他还小的女孩在一起玩儿。每天他都围着那个小女孩转,要么温柔地抚摸小女孩的脸,要么认真地看着小女孩,每天吃完饭后,还耐心地等着拉那个小女孩的手回教室……
真是急死人了,我该怎么办啊?
事件2:儿子在幼儿园里有了“对象”
上周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们碰到一起才知道,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都找到了“对象”,有的还是好几个男孩看中了一个小女孩,有的还会“吃醋”呢。
后来的一天,我到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发现他特别受女孩欢迎,走到哪里后面都跟着一群小女孩。回家路上才知道儿子也有了“对象”,我试探性地问:“是不是你们班的菁菁呢?好像她挺喜欢你的啊?”“嗯,她还亲我呢。”儿子很平静地回答。我故作吃惊地问:“是吗!”
又过了些日子,儿子说他想和芊芊结婚,因为芊芊喜欢他。没想到儿子的结婚对象很快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菁菁因为弱视戴眼镜了,不好看了。我教育儿子不能以貌取人,儿子似乎没有听懂,又似乎听进去了……
心理专家解析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上述两个事件,也许你会觉得这两个孩子的故事不可思议。其实,这不过是他们进入了婚姻敏感期的自然表现。
通常,婚姻敏感期在4岁左右开始萌芽,到五六岁的时候结束。进入婚姻敏感期的最初,孩子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把自己的结婚对象锁定在爸爸妈妈身上。女孩对爸爸有了一个最基本和单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爸爸代表的所有男性,都充满力量、高大勇敢。而男孩也会对妈妈代表的所有女性有一个最初的认识,那就是体贴入微、说话温柔、拥有温暖的怀抱。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识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他们突然意识到,爸爸和妈妈虽然对自己好,但是和自己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是大人,而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应该跟同龄的小朋友结婚。当这种认识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在同龄的小朋友中间选择“结婚对象”了。这时候,结婚只是表达他们“喜爱”的一种方式。我喜欢你,所以要和你结婚;我想和你一起玩,所以我要和你结婚;我想吃你的零食,所以要和你结婚……这时,“结婚”成了表达他们内心喜欢的最直接的方式。
最早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孩子是“一厢情愿”的。只要自己对哪个小伙伴有好感,谁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一旦对方不乐意,或是不经意间显露出冷淡,或是无心的拒绝,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痛哭不已。可是,喜欢或不喜欢实在是个十分个人的问题,别人没有办法命令。于是,孩子只好默默承受这种失落和痛苦。
等再大一点的时候,孩子对喜爱的对象表达好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傻”了。他们会用各种方法获取小伙伴的仰慕,零食在这个时候常常成为最有力的武器。孩子会用吃的哄对方,拿玩的哄对方,想方设法帮助对方,甚至在小伙伴间发生冲突时,站在喜欢的小伙伴一方替他辩护,来获取对方的青睐,让对方同样地喜欢自己。
大约6岁左右,孩子就走过了婚姻敏感期。以后,情感经历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潜服期。再以后,就有了进入青春期的初恋故事了。
应对策略:
善待孩子纯美的情感体验
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有些常见的共性表现,对此,家长应该怎样理解和应对呢?
第一种表现方式:要求和爸爸妈妈结婚。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首先想到的是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才会“爱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伙伴,时时处处关心对方,关心对方与其他人的交往,关心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建立完整的婚姻概念,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对孩子来说,只要他理解最基本的婚姻要素就可以了,比如,要和你喜欢的也喜欢你的异性结婚,不能和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婚,当然也不能和爸爸妈妈结婚。孩子对同伴的“爱”,是世间所有爱、所有良好人际关系的萌芽,理应珍惜。
第二种表现方式:讨好――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追求的对象。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孩子互相喜欢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成长的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使孩子快乐,使孩子感到自己独特的意义,使孩子从中感悟来自同伴的关爱。我心中有个你,我知你心中有个我,这件事对成人意义非同寻常,对孩子更是如此。爱是人的安全和幸福之源。如此说来,大人怎能忍心嘲讽孩子呢?
第三种表现方式:女孩子幻想自己是美丽的新娘,开始喜欢带纱的裙子,告诉别人自己也要做美丽的新娘。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童年是梦想的时代,对于孩子们来说,童年的梦想也是真实可感的。他们用自己幻想的方式,去体会、感悟人间的情感。并且,对美丽新娘的向往,会让女孩从外表到内心,真的变得越来越美丽。聪明的父母自然知道该怎样激励孩子。
第四种表现方式:他是我的王子,我是他的公主,我们要亲嘴,我们要结婚!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异性朋友的敏感期,孩子们为什么要结婚,因为结婚不会孤独。如果孩子们能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将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会多一些理性和客观。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青春期到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心智就可能变得有点混乱了。实际上,孩子是没有性别的,对于孩子们来讲,对异性朋友的敏感,完全是纯心理的和精神性的。正是这份精神的力量,使人变得向上、向善、自爱、自觉。引导孩子经历这份快乐和痛苦,他们的心灵会更康地成长。
第五种表现方式:嫉妒别人相爱,比如,说不喜欢小朋友将来嫁给“别人”,因为“别人”太脏了。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孩子之间的友爱,往往很有点像成人的恋爱。但是,一个人爱上你和一个人不爱你,不是你能决定的。到18岁再认识到这一点,就太晚了。婚姻的敏感期发生在童年,孩子们会自然地体验这种情感,也能自然地承受其中的复杂情感内容。让孩子去体验吧。有了这份成长的经历,孩子到了六七岁以后,就能比较客观理智地处理这种关系了。
第六种表现方式:会因为喜欢的小朋友没来幼儿园而感到失落。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在幼儿园里总能发现,很多孩子常常用起哄和闹剧,来满足他们对生理之别和男女之爱的探索。其实,在正常的自然的不受压抑的状态下,孩子很早就开始寻找有情感倾向的伙伴关系。在爱和自由中,孩子可以体验所有快乐和甜蜜的感觉。而今天,这样好的伙伴没有来,自然难免怅然若失了。我们该保护孩子的情感表达,让他们在失落中学会坚强。
第七种表现方式:经常说起要和谁结婚,以至于看到老师怀孕,马上提醒老师该结婚了,让小宝宝有爸爸。
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应对:孩子要得到准确的结婚的概念,需要在生活中经过多次的体会,并在真实的场合中学习使用这个词。父母不用怕,不用不好意思,需要做的就是,结合生活实例,促进孩子的这种理解。
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婚姻敏感期的心理表现,不可有任何的歪曲和误解,更不该“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比如,看到孩子们手拉手或是你抱我我抱你,就羞辱孩子,这就是对孩子天大的曲解了。这样做也是个天大的错误,会给孩子心灵留下伤害。至此回顾前面两个案例,哪位妈妈对孩子婚姻敏感期的态度更合适,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应该善待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善待孩子这份纯美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宝宝“谈婚论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