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
很多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越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距离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话题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权限越位,即没有正确把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范围,混淆了“公
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
(一)距离越位
李老师文文静静,为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的家长却私下里说不太习惯与李老师说话。因为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与家长离得比较近,如果家长默默地往后撤出一点空间,李老师为了让家长听得清楚,就会不自觉向前靠近,而家长又不好意思打断她,于是只能暂时忍着。
与此同时,幼儿园里还有一位白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持与家长间的交流距离。她有时会压低声音以说悄悄话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其实说话内容也没有什么不适宜公开的,可能是她觉得应该对其他人有所回避才采取这种耳语的说话姿势,但是这种姿势并不雅观。
1.人际沟通需要适宜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人类学家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应与沟通双方的关系相称,否则就是不礼貌的,甚至会引起沟通一方的反感。15厘米之内为亲密距离,
适宜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6~122厘米为个人距离,适宜熟人之间,表现为能够相互亲切握手,沟通时比较具有分寸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更靠近122厘米一端;122~370厘米为社交距离,适用于面试、讲座等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370~760厘米为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讲的距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适宜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
2.与家长沟通属于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发生的场合,可以把沟通分为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和私人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工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工作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比较正规。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幼儿园工作内容,是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要求教师的沟通言行大方得体。耳语是凑近别
人耳朵小声说话,已经达到亲密距离,属于私人生活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不适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果有在场的其他人不宜知道的交流内容,可以选择人少安静的场所或者另选时间交流。
3.非言语沟通姿态要符合教师身份
人们在言语沟通过程中通常会伴随一些非言语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这些肢体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习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既活泼又认真、既放松又严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文雅的非言语沟通姿势表现出来。即使在长期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已经建立了友好、融洽的沟通关系,也要与普通的私人交往有所区别。不是说关系一好了就没必要重视这些“形式“了,因为虽然正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只有一个人,但是看见教师在沟通的家长却有很多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以维护好教师形象。
(二)话题越位
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园长听见王老师正在与一位家长说一家新开业的商场促销打折的事情。当问及王老师怎么与家长聊起这件事的时候,王老师说是家长提起的,自己不好意思不接茬儿。
同样是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年轻的郑老师在与家长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聊着聊着就转移话题了。这位家长说:“我家孩子挺喜欢你的,我也觉得你性格脾气好,你有没有对象啊?你想要什么条件的?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个.”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1.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与家长沟通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人际沟通与交往有三大基本动机:亲和动机、赞许动机和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关心与好感的愿望;赞许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认可、肯定、称赞和嘉许的愿望;成就动机是指通过沟通追求工作优异、事业成功的愿望。不同的沟通动机对提高家长工作都是有益的:与家长拉家常、聊一些与孩子和幼教无关的事情有利于融洽与家长的情感;向家长展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家长的自信心。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工作顺利开展、孩子快乐发展、教师专业获得成长,所以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2.注意与女性家长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幼儿园以女性教师为主,经常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家长也以妈妈和奶奶等女性家长为主,因此,幼儿园是女性之间交往与沟通的集中地带。女性之间的沟通比较热情、随和、细腻、生活化,除了工作和孩子的事情以外,大家很容易聊起衣着、购物、美容、保健、瘦身、旅游、婚姻等方方面面
的话题。而且,家长都有与教师拉近关系的朴素愿望,一些家长会主动向教师提供生活、休闲和情感的话题,家长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宜一口回绝或者闭口不谈这些内容。但是,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场所与程度,不宜在接待家长和带班的工作时间以及幼儿园工作场所交流这些话题。
如果家长主动提及,教师可以礼貌地应承几句,然后说还要接待其他家长,等以后有机会再聊。
3.适度把握与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的原则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工作关系,但是沟通久了、沟通得开心了,在观念、性格、脾气和爱好上比较投缘的教师和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也在所难免。很多孩子因为升班或者上小学之后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教师,但是孩子及其家长仍然与教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但是,要记住,与家长发展朋友关系的基础是无
功利、无取巧、无偏袒的工作关系。一心一意、公平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是赢得家长信任和尊重、与家长建立真正纯洁友谊的基石。
(三)权限越位
一个星期天,钟老师与未婚夫在建材装饰城遇见了成成的妈妈,原来成成的妈妈是做家庭装修的。她得知钟老师就要结婚了,需要装修新房,就说安排自己的工人给钟老师装修。钟老师认为这样不合适,成成的妈妈说:“为谁装修不是装修啊?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建材、做监
工,你把新房交给我就放心吧。”家长非常热情,钟老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可是不久,成成无意中跟其他小朋友说:“你知道吗?钟老师就要当新娘子了,你给老师送个什么礼物?”小朋友问他送什么,他说妈妈送给老师“一间大房子”,这个“大礼物”就在小朋友和家长中间传开了,钟老师“辟谣”也没有用,因为虽然没有送给“大房子”,却是在给“装修”。钟老师说自己是出装修费的,但她没办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全额自费”的,总之很苦恼,装修风波闹得她非常不愉快。
1.与家长沟通的权限仅限于教育范围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赋予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权利与义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由来源于教育的需要,并且是为了教
育幼儿。逾越教育范围的事情均属沟通权限越位,年轻教师尤其要有这种职业敏感性,把握沟通的分寸,切忌与家长合作私事,不给其他家长、幼儿和教师留下误解的隐患,为自己营造一个简单、安心、没有纷扰的班级工作氖围。
2.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沟通的必修课
与家长沟通是出于工作需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容易涉及工作以外的事情,如果断然打断或者拒绝家长显得不礼貌,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总结处事经验,提高沟通的艺术。如果钟老师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性,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当时就可以婉言谢绝家长的好意。比如,不要一股脑儿地跟家长说很多关于结婚细节的事情;如果家长要帮助自己装修,可以说自己先看看、转转建材城,需要的时候再与家长联系;家长再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开始装修了;如果家长继续问装修的细节,可以说是由未婚夫安排自勺‘,自己不清楚。
幼儿教师不但要学会做工作,还要学会做人处事。做人处事的经验是一本无字之书,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人际沟通的必修课。
3.“充分利用”但不是“过度利用“家长资源
时常听教师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感觉被“过度利用”。比如,很多幼儿园都在做主题教育,需要收集很多资料,于是教师经常给家长布置作业,收集新主题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而且时间紧张、说要就要,使得家长下了班就赶紧上网查资料、去书店买资料或者做手工。事实上,教师可能并没有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做,但是孩子会攀比,教师表扬其他小朋友给班级做这事、做那事,自己却没有做,感觉比较失落,于是闹着家长必须要做。这种情形会造成家长与教师的误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教师的目的是家园共育,但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对此给予理解,妥善安排家园共育的内容,有限利用家长资源。不要过度宣传家长志愿者的工作,不要在幼儿面前过度表扬为班级服务的幼儿家长,以免使幼儿产生攀比心理,给其他家长造成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