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小屋
搭建
一、活动背景
1.活动由来。
新学期,幼儿注意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工人们在建造石头小屋,其中一间已经建好了,其他小屋还在建造中。石头小屋的特殊造型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引发了讨论。“这间屋子的门是圆形的。”“你看,它的窗户也是圆的。”“屋顶弯弯的,像彩虹,像滑滑梯。”“它的墙壁上有很多的石头。”“它是小矮人的家”……幼儿在小屋里钻来钻去,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好奇地围观工人的建造过程。回到教室,幼儿查阅了资料,知道石头小屋是童话故事里的霍比特小屋,是霍比特小人住的。了解了小屋的故事之后,幼儿提出了建一座霍比特小屋的想法。
2.幼儿的前期经验。
幼儿对新建的霍比特小屋非常感兴趣,经常在小屋里钻来钻去,对霍比特小屋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感知,且已经掌握了垒高、围合、延长等搭建技能。
3.材料准备。
提供方形木块、长条木板、圆柱体、纸砖块、三角形积木、半圆形积木、拱门等材料。
4.教师预期目标。
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及辅助材料,进行门、窗、屋顶的搭建;会使用间隔垒高、间隔平铺、盖顶、架空、交错搭建的方法表征霍比特小屋的外形特征;知道霍比特小屋的构造及搭建细节,知道交错搭建更牢固;能运用调查资料、实地参观、邀请专家、实验对比等方式解决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主题建构的成就感。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阶段一:我们的小屋不能住人
建构区里,幼儿对照霍比特小屋,选择了各种形状的泡沫积木、木头积木搭建霍比特小屋。瑾瑾拿了6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积木,两两并排竖放在地板上,接着在上面横放2块长条木板,并在长条木板上放一个弧形积木。“敏敏,给我一个三角形。”她将敏敏递给她的大三角形积木也放了上去。搭完之后,瑾瑾拍着手对着旁边的同伴喊:“我的霍比特小屋搭好了,你看,小屋的窗户也是圆形的。”辰辰、衡衡选择了圆柱体、长方体、拱形的积木也搭了一座房子,他们都选择了中间有洞的积木当作霍比特小屋的窗户。衡衡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的小屋窗户也是圆形的。”搭完之后,大家互相欣赏着各自作品。忽然辰辰提出了疑问:“我们的霍比特小人住在哪里呢?我们的小屋不能住人。”
幼儿行为分析:
第一次搭建,幼儿的作品基本呈现中班幼儿的积木搭建水平。幼儿运用垒高、镂空的方法来表征霍比特小屋的外形,如弧形的屋顶、圆形的窗户。但幼儿搭建的霍比特小屋为平面建筑,如何搭建立体建筑是幼儿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幼儿是在认识所要建构物体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建构与再现的。开展建构游戏的前提是,幼儿对建构物体要有较细致的了解,要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决定带领他们到霍比特小屋建造现场参观,了解霍比特小屋搭建过程。
阶段二:砖块为什么不是整体搭建的
为了支持幼儿从平面建构到立体围合建构,我带着幼儿到施工现场参观,引导幼儿深入了解霍比特小屋的内部构造。
幼儿被墙面上交错搭建的砖块吸引了。他们敲了敲墙面,指着小屋墙面的砖块说:“这里的砖块为什么不是整齐搭建的?”“我也发现了,上面一块砖搭在两块砖的中间。”“平时我们的砖是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的。”幼儿对着墙上的砖块指指点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工人叔叔在搭建霍比特小屋时并不是把砖块整齐排列,而是将砖块交错排列,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没有马上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是提议幼儿一起问问正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叔叔。工人叔叔告诉幼儿,交错搭建会更牢固,并现场示范了交错搭建的方法。“底层的砖块排列整齐,上一层的砖块放在下一层两块砖的中间。”于是幼儿初步了解了交错搭建的方法。
交错搭建真的比平整搭建更牢固吗?回到班级,幼儿带着疑问做起了试验,分别用纸砖块整齐叠高和交错叠高两种方法搭建了七层高的墙体,然后推一推、比一比哪种搭建方法更牢固,他们发现交错搭建墙体的确更牢固。
幼儿行为分析:
参观中,幼儿知道了交错搭建比整齐叠高的方法更牢固,但和自己以往的建构经验不一样,幼儿有质疑精神,懂得自己动手试验并探索。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咨询工人叔叔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并开展试验来验证。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了搭建霍比特小屋的方法。
阶段三:没有门和屋顶,怎么办?
在参观霍比特小屋建造现场之后,大多数的幼儿迁移了经验,选择了纸砖块和木头砖块来搭建霍比特小屋的墙体。
他们拿出了木头砖块和纸砖块。睿睿负责递砖块,妍妍、瑾瑾负责搭建。他们在地面围合了一个长方形,小心地平整摆放砖块,一个砖块挨着一个砖块,上一层砖块对准下一层砖块的中间,用交错搭建的方法搭建了四层墙体。“我们可以住到霍比特小屋里面了。”幼儿开心地跳进小屋。凡凡选择木头积木,同样在地面围合了一个长方形,用交错搭建的方法搭建了七层墙体,并在第七层摆上了三角形积木,“这是我小屋的屋顶”。
搭完之后,幼儿开心地说:“我们可以住进去了。”“换我来住了。”幼儿跳进跳出,不小心碰倒了墙体。幼儿开始讨论:“我们的霍比特小屋为什么倒了?”瑾瑾说:“因为我们跳进跳出,挤着挤着就倒了。”“小朋友进进出出,容易碰倒。”“要有门,不然进不去,都是跳进跳出。”“我们要给霍比特小屋搭一个门。”“还要有屋顶,不然下雨了怎么办?”“太难了,门和屋顶要怎么搭?”“我们再去问问工人叔叔。”于是幼儿又去请教工人叔叔了……
幼儿行为分析:
本次建构游戏,幼儿更多地呈现出模仿和再现的建构水平,模仿工人叔叔交错搭建立体的霍比特小屋。游戏中,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但没有关注霍比特小屋的更多细节,不会搭建门和屋顶。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由于缺乏架空的搭建经验,幼儿不会搭建霍比特小屋的门和屋顶。幼儿园施工队的建筑工人是很好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鼓励幼儿邀请建筑工人到场指导,支持幼儿学习新的搭建技能。
阶段四:请不来工人叔叔,怎么办
第一次请教工人叔叔时,宸宸走向工人叔叔,时不时回头看我,终于鼓起勇气站在工人叔叔旁边了,宸宸却不知道请教什么,工人叔叔回头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回到班级,我和幼儿一起梳理了需要工人叔叔帮忙解决的问题,并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鼓励幼儿再次去请教工人叔叔。
第二次,幼儿带着自己梳理的问题图谱信心满满地来到工地,清晰地说出自己想请教的问题:“窗户怎么搭?”“人走不进去怎么办?”“屋顶怎么搭?”可工人叔叔还是拒绝去教室指导。工人叔叔说:“我们身上很脏,会搞脏教室。”“我们自己的事情做不完,没空。”“我们不会教。”听到工人叔叔的回答,幼儿摇摇头,无奈地走回了教室。
看到幼儿失望的表情,我安慰了他们。告诉他们工人叔叔确实是有各种原因不能来班级指导我们。如果我们解决了工人叔叔的顾虑,可能就能邀请到他们了。听了我的话,幼儿又开始讨论起来。“很脏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拖地板。”“我们不会耽误工人叔叔太多时间。”“他们不会教,可以直接示范。”带着这些办法,幼儿再次来到工地。
这一次,幼儿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工人叔叔,不要怕脏,我们来拖地板。”“我来给你洗衣服。”“不会耽误你很久,5分钟就好了。”“不会介绍没有关系,你可以搭给我们看。”五六名幼儿轮番游说,努力打消工人叔叔的顾虑。就这样,幼儿终于邀请到了施工队的队长来到教室指导。看着邀请小组带着工人叔叔来到教室,全班幼儿欢呼起来。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寻求陌生人帮忙,从不敢开口,到大胆表达,并能根据他人的顾虑,有针对性地沟通。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我想这是幼儿第一次自己尝试求助陌生人解决难题,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面对陌生人也比较胆怯。这符合中班幼儿社会交往的特点。于是,我没有马上援助他们,而是引导全班幼儿参与讨论,帮忙出主意,并用图谱梳理提问的要点,鼓励幼儿再次尝试邀请,以增强他们与陌生人交往的信心。
及时介入,点拨幼儿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两次邀请失败之后,幼儿非常沮丧,纷纷表示要放弃。于是我马上介入,安抚了幼儿的情绪,引导他们用共情、换位思考、沟通等方法解决问题。
阶段五:霍比特小屋,好黑啊
在工人叔叔的指导下,幼儿尝试搭建了霍比特小屋的门,他们搬出了积木方块,用交错搭建的方法建了五层墙体,并空出了一块地方,作为门。接着,他们选择用长条木板搭建屋顶。他们拿来了最长的木条,还是不够长,几名幼儿就去“材料超市”寻找更长的木棍,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志远说:“我可以先扶着。”于是,他们把长条木板的一边对准墙,另一边由志远扶着。可是志远一放手,木板就掉了。这时,宸宸说:“我知道了,可以在中间搭个柱子。”说着,他跳到小屋的中间,用积木堆高,然后将长条木板架在上面,小屋的屋顶终于盖好了。迷你霍比特小屋建成了,幼儿兴奋地趴在地板上从门外往里看,“好黑啊。”“什么都看不见!”
幼儿行为分析:
游戏中幼儿能够用围合、交错搭建、盖顶的方法表现霍比特小屋的基本特征,但对细节的观察、表征还不够。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引导幼儿再次参观,学会表征细节。建构游戏是基于真实生活物象的再造游戏,幼儿头脑中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构造时的表现力、创造力也就越强。霍比特小屋里面太黑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对相关建筑物的感性认识不够。因此,我组织幼儿利用餐前活动时间开展写生活动,使幼儿对霍比特小屋有较细致的了解。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作品,迁移相关经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幼儿建构时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将自己观察的细节创造性地再现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学习交错搭建的新技巧,并鼓励幼儿将迷你霍比特小屋变大,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小屋里面比较黑的问题。
阶段六:终于封顶啦!
大一点的霍比特小屋,怎么搭建屋顶呢?第一次幼儿找来了万通板,他们要用万通板盖在小屋上,“大家小心点,别把霍比特小屋弄倒了。”宸宸说着就将万通板盖在霍比特小屋上,可是万通板不够大。于是幼儿又找来网格,他们将网格绑在一起,一起抬起连接好的网格,并将其小心地放在霍比特小屋顶上,可是网格太大了,中间容易往下塌,一直没有成功……于是,幼儿回家让家长带他们去观察木头房子屋顶的搭建方法。我也适时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屋顶的搭建方法,并让幼儿初步设计出屋顶的造型。
再次游戏时,幼儿找来了长条的木棍来搭屋顶,不够长怎么办?他们用了上次宸宸想出的方法,在底下搭建柱子。就这样屋顶架子搭好了。然后幼儿找来一样长度的木块,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屋顶终于搭好啦!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搭建大屋顶时,会选择多种材料,但形状、大小均不适合,以失败告终。之后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经验,选择辅助材料成功地搭建了大屋顶。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家园共育,查找资料。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查找搭建屋顶的方法,并参观木房屋顶的搭建方法,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与幼儿一起搭建,体验成功感。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观察屋顶的搭建方法,让幼儿设计屋顶,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以此推动游戏的继续开展。
阶段七:欢迎参观我们的霍比特小屋
霍比特小屋搭建成功了。幼儿提议要将作品保留下来,我建议邀请大家来参观,这个提议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于是,幼儿开始分工准备展示活动,有的负责介绍,有的负责宣传。他们邀请其他班级的同伴来参观自己的建构作品。其他班级的幼儿都对他们的作品赞叹不已,还结合自己的建构经验,提了许多问题。有大班幼儿问:“霍比特小屋为什么不会倒?”“因为我们用交错搭建的方式,这样更加牢固。”“它的屋顶是怎么搭建的?”“我们先设计了屋顶的造型,然后用一样长度的木块来搭建。”“我看到的霍比特小屋是弧形的屋顶,你们的是平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材料。”幼儿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大声地回答着大班哥哥姐姐的问题,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笑容。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1.活动的特点。
(1)源于生活,生发游戏。“你好,霍比特小屋”游戏源于幼儿园的建筑物。在一次幼儿的谈话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霍比特小屋”这个幼儿感兴趣的建构主题,了解幼儿的想法,发现幼儿的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利用资源,支持探索。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时参观幼儿园的霍比特小屋,鼓励幼儿与建筑工人互动,同时调动家长资源,支持幼儿查找并参观屋顶搭建的方法,为幼儿游戏的推进提供支持。
(3)问题导向,推进游戏。搭建过程中,幼儿遇到了“霍比特小屋怎么住人”“门窗怎么搭”“小屋倒了怎么办”“大屋顶怎么搭建”等各种问题,教师积极地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调查、试验、现场操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
(1)实现从旧经验到新经验的跨越。在搭建霍比特小屋过程中,通过观察、写生、建构,幼儿对霍比特小屋的外形结构、屋顶造型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幼儿学习了从平面到立体的搭建技能,邀请建筑工人现场指导,幼儿学习了门、窗、屋顶的搭建方法。
(2)从不敢说到大胆表达,再到成功说服,提高了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三次邀请建筑工人的过程中,幼儿从开始不敢去,不知道如何邀请,到之后用语言说服,幼儿学会了用共情、换位思考、沟通等社会交往的方法成功邀请建筑工人到场指导。在霍比特小屋的展示环节,幼儿到各班宣传、现场介绍霍比特小屋,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多方面发展。在搭建大屋顶的过程中,幼儿将瓦房屋顶搭建的经验迁移到建构游戏中,掌握了大屋顶的搭建方法,采用长条木棍和长条木板组合搭建屋顶,建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是,幼儿从观察瓦房建筑图,到设计屋顶,再到实施建构,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发展了空间能力。二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了解了瓦房屋顶的搭建方法,在实施搭建过程中,获得关于材料外形、大小、空间比例等知识,并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等感性经验,认知能力获得了发展。三是,幼儿发展了合作能力,游戏中幼儿会尝试使用多种材料搭建屋顶,这对培养幼儿耐心、细心、坚持等学习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4)养成不怕困难、分工合作的品质。游戏中,幼儿由单人的游戏到多人的合作游戏,游戏材料由少变多,搭建的作品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幼儿之间分工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合理,合作越来越默契,一次次尝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养成不怕困难、积极合作的品质。
3.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
(1)细致观察,及时捕捉探究点。随着活动的持续进行,幼儿不断遇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的学习生长点。如交错搭建真的更稳吗?没有门怎么办?黑暗的霍比特小屋怎么变亮?大屋顶怎么搭建?这些都是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捕捉幼儿学习生长点。
(2)精神上鼓励,行动上支持幼儿游戏。游戏中,教师追随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开展游戏。当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和方法,而是支持幼儿自主探索。情感上,教师以鼓励为主,让幼儿体验成就感。在两次邀请工人失败时,教师安慰幼儿,并与他们一起想办法,鼓励他们进行第三次尝试。行动上,教师提供参观(观察霍比特小屋施工现场)、实验(对比平整搭建与交错搭建的不同)、操作的机会,给予实际的支持,丰富幼儿的经验。
(3)多途径引导,将幼儿的探究引向深入。针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支持与帮助,如带领幼儿通过参观现场了解搭建方法、写生观察细节、邀请工人叔叔现场指导、家园互动查找资料、观察作品迁移经验、试验对比等,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推动游戏持续开展。
4.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
在霍比特小屋展示会活动中,幼儿搭建的霍比特小屋造型单一,与幼儿园霍比特小屋的造型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再次深入观察霍比特小屋的造型,寻找适合表征弧形屋顶的材料,支持幼儿搭建多种造型的霍比特小屋。
本文摘编自《中班游戏活动:我们的霍比特小屋》,该文发表于《福建教育》:学前版2023年第2期,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2023年第8期转载,原文作者:方燕;张少雅;詹淑茗;许冰灵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往期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吃透儿童”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