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之小社会,大生活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 要】   幼儿园犹如一个小社会,孩子从这开始接触人、事、物,学会如何处之,从一张白纸,不知所措,到慢慢探索,最终汇编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这个多彩的小社会中学习、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小社会,大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生活 教育

  一、践行陶行知理论,关注生活教育

  随着《指南》的颁布,我们进行了仔细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教育理念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渗透其中的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晨检、入厕、喝水、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餐点、午睡、户外游戏活动、离园等。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很认真的去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但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我发现,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做是做了,但一般都把它当做一项活动去组织完成,往往都更关注集体教育活动的教育效果,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施教,并要求教师每节活动后都有反思,做的是尽善尽美。但相比之下,对集体教育活动以外的活动环节就较少带有教育设计的成分。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之外,游戏和生活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则体现了“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二、践行陶行知理论,培养文明礼仪

  常言道:“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我们往往抓住孩子喜欢游戏的这一特性,让孩子投入到游戏中,而活动的情景则是生活的美好写照。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是必要的社会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这个小社会中,这样的情景每天上演着:

  情景一:浩浩小朋友到中做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你好,请进!”等客人坐好后,又端上“茶”请客人喝,浩浩小朋友端起杯子说:“小心烫,请慢用”,而客人舟舟接过杯子却没有回话……

  从情景中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生活情节逼真。游戏后我对“爸爸”说:“你做得很好,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老师的话,他很高兴,满足了其喜欢表扬的心理需要。教师要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定下来,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刚才的游戏中,舟舟小朋友端起杯子,却没有说一声“谢谢”,因为她文明礼貌的意识薄弱。我引导说:“小主人热情的接待你,你应该怎么做呢?你也应该说一声‘谢谢’,表示礼貌,老师相信以后你会做得很好。”舟舟小朋友笑着点了点头。

  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从学习�D巩固�D习惯的过程。幼儿园还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环节,再次验证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抓住教育的契机,才能在不断地巩固强化,使幼儿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践行陶行知理论,萌发道德情感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所以幼儿期是塑造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但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智与美,而忽略了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培养,这种情感的缺失造成很多孩子自私任性的特点。因此渗透道德情感内容是非常必要,也是幼儿期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园实施课题研究�D�D课程中道德情感的有效渗透。结合班中孩子的案例实录,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案例实录:雯雯的父母因很大岁数才有了她,所以对她的教育很关注,她喜欢与周围人进行交往,在中班亲子感恩活动中,她和妈妈细心制作相框,开始她和妈妈做得很开心,谁知道做了一半的时候,妈妈做得速度和美感都不如其他人,妈妈赶紧对她说:“对不起,都怨妈妈。”她沉着小脸,刚才的笑容一点儿也看不见了:“都怨你,妈妈!”。

  问题分析:由于家长年纪较大才有了她,所以过于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造成孩子缺乏是非观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体谅父母,自己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大肆“发泄”,而且一看自己的妈妈不如其他的妈妈更加委屈生气。

  反思与评价:在幼儿道德情感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也因受到家庭影响,孩子往往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更应把道德情感教育放在首位。让孩子们对家长肃然起敬,以父母为自豪,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爱父母的情感的形成。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使之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践行陶行知理论,养成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幼儿面临升入小学,行为习惯的好坏也将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个别孩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重力很难集中,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为此我们的做法是(1)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教师变成幼儿。(2)其次,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另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4)再次,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建立活动规则、标牌等。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是中国教育的取之不尽一座宝藏。今天仅仅是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愉快、康的生活,最核心的就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小社会,大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园学会了文明礼仪、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践行陶行知理论,关注生活教育,在传承陶行知精神中,我们一路前行。

【幼儿园之小社会,大生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之小社会,大生活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