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策略探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和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的存在着一种对区域活动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表现在教学环境设置的形式化、材料摆放的随意化、教师没有深入活动等方面。教师无论是在活动材料的投放还是区域环境的创设方面都要以幼儿自己的意愿为主,以幼儿自己操作为主让教育真正的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本文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区域活动是以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一项可以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实现的一种教学活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个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幼儿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活动材料的投放还是区域环境的创设方面都要以幼儿自己的意愿为主,以幼儿自己操作为主,让其真正的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填充,让教育真正的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种对区域活动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具体表现在教学环境设置的形式化、材料摆放的随意化、教师没有深入活动等方面。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1.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幼儿有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天性,教师在投放材料过程中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并且要在此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儿童们在区域活动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多投放各种材料,从而调动所有孩子参与的主动性。

  每个阶段的孩子兴趣爱好不同,因此,教师要在不同的活动区域确定游戏的不同的教育功能,据此不同年龄幼儿的爱好来投放材料。比如大班的科学园要投放电线、电笔、电池、纸带、塑料、手电筒等材料,让孩子理解与电有关的不同物品,激发幼儿对电的用途的想象力。在中班的美工区里要投放彩色笔、铅笔、石膏像、彩泥、瓷杯、彩色图书等物品,同时要摆放孩子亲手做的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用这些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灵感,带领孩子去制作泥塑、临摹图画,既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有你让孩子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注意投放材料的层次

  无论什么事情的成功都应该立足于实际,教育更是如此,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当然也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近期的教学目标为立足点,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的经验、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据此来确定投放材料的层次,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如小班孩子对图形敏感,但是动手能力还不行,可以在小班的活动区能投放纸张、铅笔、彩笔拼图、水果等。纸张的类型尽量要多,如厚度不同的卡片、报纸、白纸等。这样,孩子可以随意在纸上画图形、把纸撕出各种形状,也可以自由添加颜色。而大班的还在则要在投放的材料上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尽量投放可以拆、拼的材料,如投放泡沫板、海绵、积木、易拉罐、金属片、小钢锯等物品,暗示孩子们去动手搭建城堡、桥梁等建筑结构。

  3.投放材料与主题结合

  每个区域游戏都有自己的主题,教师要在这个主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安排区域内的活动内容、环境背景和投放的材料。投放材料的选择取决于现阶段的主题和游戏活动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的活动才能有的放矢,让孩子专注于某一类事物或活动,提高这方面的认知。如果区域游戏投放材料不注意和主题的结合,就会导致游戏材料的杂乱,增加了活动的不稳定因素,使得幼儿无法专心去玩,而是不断更换玩具,从而使孩子的活动脱离游戏的主题。

  如在“美丽的鸟”这个区域活动中,阶段主题是让孩子认识鸟的羽毛,因此可以投放了胶水、剪刀和带有大量斑点的图片,墙上的背景是孔雀开屏,很快孩子们就发现了图片上斑点和孔雀羽毛上的斑点一致,通过剪切、粘贴,幼儿可以按照斑点大小的规律制作出开屏的孔雀的尾巴。这个过程突出了认识鸟的羽毛这个主题,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很好地做到了材料与主题的结合。

  4.注意投放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无疑给我们幼儿教师一个警醒,安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时一定要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并且在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不仅如此,我们还同样要意识到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定要注意材料制作的艺术性,比如说一些比较坚硬的材料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重新包装,关注孩子们感兴趣的色彩以及看中材料的实用性,使其容易动手操作,这就会达到艺术感的熏陶和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双重效果,对于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的职责便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生活常识,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鼓励,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

  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是幼儿教师的首要目标。既然是活动,当然需要孩子们活动起来,参与其中,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放任自流,让孩子们随意活动,教师也要把握好一个适度原则,给孩子们设定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有序的进行区域活动,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意义更加重大了,不仅是孩子们区域活动的首要启发点,还是教师有效引领孩子们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1.科学的、适时的引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也要发现在游戏中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件中的教育价值,这样既能够培养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能够自主发现区域活动主题,科学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真正的成为其中的主人。

  幼儿教师与其他学年段的老师的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细,只有最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而且还会在幼儿学习兴趣与认知发展产生的矛盾冲突处发现新的问题。比如当“建构区”积木忽然掉下来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发现这个现象,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让幼儿引起对于声音的思考,从而适时的开展“有趣的声音”等主题活动,教师也会从中得到启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基础,兴趣才是他们探索新知的动力,而幼儿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的结合点则必须依靠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倾听

  2.教师有效评价�D�D组织区域活动的动力

  教育评价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是很积极的,每个孩子都是个性鲜明的学习主体,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到每一个幼儿的情感以及行为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是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人格,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教师要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孩子们,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鼓舞幼儿,启迪幼儿,发展幼儿,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大胆探索新知,从而让他们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一种对区域活动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本文从区域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教师用心,幼儿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东.浅谈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89

  [2]邱广翠.优化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J].幼儿教学研究,2012,(6):77-78

【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策略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策略探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