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幼儿教育;班级管理;教师; 常规教育;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D0463(2016)
15�D0037�D01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的养成和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个平台进行的,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氛围,不仅影响到幼儿的康成长和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1. 教师之间应坦诚相待,加强沟通。班级内的教师应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相处中必须做到“真诚”二字。主班教师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要与配班教师多沟通、交流,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主班教师只有坦诚地对待配班教师,配班教师才能自愿地服从主班教师的领导,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自然上来了。
2. 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而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 教师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般配备二教一保,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分工,大合作”。只有大家做到明确的分工、默契的配合,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
二、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
1. 师生共同讨论,制订活动规则。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在管理幼儿时,我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长此以往,良好的行为规则就建立了。而且师生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幼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自觉遵守的人多,效果好。
2. 发挥评价功能,调整已有规则。孩子是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成长的,他们非常在意这种评价。所以,在每天幼儿即将离园时我总要对他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一次快放学时,我给孩子们发小红花。当我问琪琪小朋友能不能得到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我问:“为什么他不能得到小红花?”明明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他今天洗手时把水浇到别人身上。”妮妮说:“他在厕所里打人。”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问孩子:“那你们说说怎么做才能得到小红花?”孩子们纷纷说开了:“要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不能随便玩水!”其实,孩子对于一日规则是早有所知的,但是今天琪琪没有遵守规则,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不满,事后我让幼儿再次讨论规则,这其实是对已有规则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由此可见,在常规培养时我们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规则的调整和完善。
三、实现家园共育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
1.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这就对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班级内的三位老师虽然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我们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几位老师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孩子的保教任务。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后,对老师都能充分尊重,也能愉快地配合班级开展工作。
2. 让家长明确家园共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认真看待家园共育这一话题。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同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康发展。
3. 采取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家长进一步明确家园合作的内容,取得最佳效果,我进行了家访、设立了家园联系栏,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召开了家长会和开展了家长观摩活动等家园合作方式。在“家园联系栏”中,我根据自己班级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和要求,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之间只有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编辑:郭裕嘉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