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方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育师育儿知识

一、确定游戏指导的方式


(一)以自身为媒介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体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以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即“游戏者”和“旁观者”。

1.游戏者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游戏进行指导。可采取平行游戏或交叉游戏两种方式。

(1)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提供行为的范型,引导幼儿的模仿。这种指导方式的好处在于,引起幼儿对游戏的更大兴趣和持久性,同时幼儿可以参考教师的玩法,学到新的游戏技能。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他游戏时,教师宜用这种平行游戏的方式进行指导。

(2)交叉游戏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但让幼儿成为主宰来控制游戏进程,教师只是配合游戏的情节需要,作出应答性反应,并利用时机发问,给幼儿以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这种指导方式的好处在于,共同游戏的体验增加了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塑造幼儿的游戏行为。

对点案例

在玩“盖房子”的游戏中,幼儿都很投入,但是没多久就对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教师假装成公司经理一个电话,然后对幼儿说:有客户要来看房子的样本,他将在样本中购买他最喜欢的房子。

得到这个消息后,明明说:“我要盖一套最漂亮的房子,有花园、游泳池,他一定会喜欢我的房子。”

浩浩则自言自语说:“我盖的房子是两层楼,他一定会很满意的,他会买我的房子。”

就这样,幼儿们又被吸引到游戏中,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

2.旁观者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它相对于游戏者身份的指导,更能明确直接的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一个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但是这种指导特别要注意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在游戏指导中,教师的旁观者身份与幼儿的关系同样是平等、民主的。

教师不管是以“游戏者”还是“旁观者”的身份去干预幼儿的游戏,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非言语的、言语和非言语混合的方法。(详见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


(二)以材料为媒介

以材料为媒介是指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和提升。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不同,材料也应不尽相同,可以是实物(成品、半成品和废旧物)、图片、图书等。


(三)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幼儿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取代或代替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游戏和发展。例如建议幼儿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点案例

在玩医院游戏,琪琪扮演病人看病,扮演医生小丹拿听诊器一本正经琪琪看病。放下听诊器后,小丹对琪琪说:“你去打针吧!”琪琪不同意,她坚持让小丹再详细看看。小丹无奈拿起听诊器继续听诊,然后又要求琪琪去打针。琪琪忍不住对小丹说:“不是这样的,你应该先问问我的症状,然后记录下来,还要告诉我得了什么病,才能决定要不要打针,有时候生病是不用打针的!”在琪琪的指导下,小丹了解了医生看病的基本程序。



二、游戏指导的基本方法


(一)言语指导

言语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重要影响手段,包括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方法。教师的语言对于幼儿的行为来说具有定向和动机作用。教师要意识到与幼儿说话交谈的过程是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1.描述

描述是指教师客观的叙述幼儿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反应等。教师用言语描述幼儿的行为,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幼儿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这种描述,还可以传递教师对于幼儿活动的关注与理解,起到“肯定”与“鼓励”的作用。

对点案例

昊昊在用纸盒制作“书包”他先用蓝纸把盒子整个包起来,然后再对它进行装饰。他从图片上看见一只卡通狗,把卡通狗贴到盒子上,但是贴的位置偏了,于是把卡通狗小心翼翼的揭下来,重新粘贴

这时教师走过去,说:“你发现贴歪了,揭下来重新贴,把卡通狗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两边就对称了,更好看了。对吧?

教师通过这样“描述”,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关注与理解,而且不失时机“对称”这个词介绍给了幼儿。

使用“描述”策略的基础是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和对幼儿行为意图的准确判断,切忌缺乏观察与了解的主观臆测。

2.重述

重述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交谈中,采用扩展的、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复幼儿刚才所讲的话的意思。重述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幼儿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重述还具有纠正、示范的作用,但又不会伤害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3.询问

教师鼓励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询问的作用:一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而造成对幼儿意图的曲解。例如:“你的意思是把这个放在那个上面么?”二是在于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例如:“你能给教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等等。

    4.提问

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尽量少提幼儿只需简单回答的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同意标准,易于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你怎么变出了这么好看的橙红色?”“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积木?”“我想做一顶假发,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做呢?”

5.建议

建议是指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教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幼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就像他们的朋友一样与他们商量、合作而不是命令。

具体可以通过言语试探或协商性的语言来要求或暗示幼儿去做什么或如何做,例如:商店游戏中教师针对店员们的“无所事事”,进行协商:“我买了这么多东西,拿也拿不了,可怎么办呀?你们商店能不能帮着送货上门啊?”针对娃娃家里“妈妈”的发呆,教师可以委婉的提醒:“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么?”建议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思路等。


(二)非言语指导

除了言语的方法以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非言语的方法包括不注意和注意,微笑或不悦,身体接触、示范、提供材料等。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和综合的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

1.面部表情

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面部的各种表情来表达自己对于幼儿行为的态度和看法。例如,注意(注视、倾听)和不注意都是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关注程度,它可以向幼儿传达教师的态度;肯定或否定;支持或不支持;微笑或不悦表明的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赞许或不赞许;扬眉和张大嘴巴表示惊奇;皱眉和瞪眼表示不赞同;叹气表示惋惜。

教师的面部表情对于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强化等作用。教师应该更多运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反馈,尽量避免消极的反馈。积极的面部表情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2.动作提示

动作提示指教师运用手势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动作来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上面“做头饰”例子中,教师只运用了面部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的方法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个手势或一个点头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幼儿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鼓励和肯定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持作用。

3.示范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幼儿演示某种技能或行为方式。示范往往语言与相伴随。

示范以幼儿的模仿为基础。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采取直接示范或平行游戏等方式来示范新的游戏技能。例如,当两个幼儿为争一个球而哭闹时,可以教两个幼儿一起玩,来回滚动球给对方,直接示范分享和合作的技能。在较大的幼儿游戏中,可以采取扮演角色、参与游戏的方式来示范游戏技能。

游戏指导具有情境性和灵活性,上述各种方法的运用,应当考虑不同幼儿的特点,对于一些幼儿来说,教师运用言语的方法可能更有效,而对于另一些幼儿来说,非言语反馈的方式可能更适宜。了解和熟悉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是教师成功干预游戏的前提条件。

总之,方法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运用是否适宜得当,对这些方法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决策,也反映了教师游戏教育技能的水平。



来源于网络,分享供参考学习,侵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在幼教的时光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方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