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68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68-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68.教师为了帮助大班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在其中渗透数学教育,专门只做了一套”春天”的拼图(如图1),拼图底板是若干道10以内计算题,每一小块图形的正面是春天景色的一部分,背面是计算题的得数(如图2),教师希望幼儿根据计算题与得数的匹配找到拼图的相应位置。然而,材料投放后,教师却发现许多幼儿不用做计算题就能轻松完成拼图,也未对图片中的季节特征产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问题:(1)请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的角度,分析这一拼图材料的投放对达成教学目标是否适宜?为什么? (2)该材料在设计上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 

(1)不适宜 首先,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时,需要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操作的游戏材料,借助直观探索来感受数学的运算,而不能只是抽象的加减运算,这一学习方式不适合幼儿。其次,《纲要》对于科学领域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题干中的游戏材料不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来说不可取。

(2)1、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①不具有操作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材料、能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②不具有整体性。”春天”这一主题,是幼儿生活中能直观感知到的词汇,幼儿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物来体现春天,而题干中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只是关于”春天的景致”,这表明围绕着课程主题给幼儿呈现的材料是局限的、不完整的。③材料之间的衔接不足。教师围绕”春天”的主题组织活动,希望通过一个活动,幼儿既能了解到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还能渗透数学教育。符合《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彼此之间需要融合、相互促进要求”的要求。但春天的拼图中一部分是春天景色,一部分是计算题,两者之间并没有直观联系,造成两个活动彼此衔接不足。

2、改进建议:①鉴于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探索、操作的材料。②围绕生活内容命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兴趣出发,为幼儿提供完整的材料。③主题活动在提供材料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语配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在幼教的时光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68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