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境界中完成教学任务。
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根据幼儿习得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呢?
一、创设多元氛围,培养灵敏的感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环境能陶冶幼儿爱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注意创设优美的环境并开展活动。在班内,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的洗礼,培养幼儿”的耳朵”。奥尔夫认为”来自于生活”,我们努力让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多方面联系、相互作用及影响,让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高雅、优美的旋律图谱,意境图谱,并设立了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类节奏乐器、以及有关的书籍、图片和一些简单的乐器等,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美的园地。在活动衔接环节中,老师会在钢琴上弹奏(或放磁带)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曲子,使幼儿一进入活动室便感到的气氛,诱发幼儿学习、表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良好的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增强幼儿对敏感度的必要前提。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班内幼儿活泼、快乐地成长着,它令幼儿对各种学习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让幼儿逐渐发展起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造力。
三、联系生活.提高唱歌兴趣。
幼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质量。
喜欢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中,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林仪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然,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等。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溶入,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