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布局调整,是指对现有幼儿园格局进行重新规划,以提高学前教育的投资效益。由于“布局”讲究空间配置和呈现方式的合理性,因而特定领域的布局应与上位及相关布局相协调。[1]显然,对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来说,有无规划、规划得如何,意义重大而现实。
一、我国学前教育长期是短板�D�D“欠账过多”
长期以来,“穷国办大教育”是我们听到最多的有关“教育国情”的管理解释。其实,公开数据和比较研究都表明,这种解释是简单化的。[2]实际上,我国教育财政比例常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这较少的教育财政经费里,又极不合理,形成“大大、小小、欠幼”局面。
1.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长期“欠账”。
所谓“大大、小小、欠幼”,是对我国教育经费分配格局的一种形象表达。大意是我国财政中教育投入长期欠账,并且结构很不合理:大块的钱用在高等教育(大学),小块的钱用在基础教育(以小学为代表的义务教育),对学前教育熟视无睹(幼儿园、托儿所)。显然,我国学前教育长期是教育短板�D�D“欠账过多”是最简明的概括。
众所周知,新中国前30多年以计划经济为主,我国学前教育被视为“后勤”,“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是其任务之一,公办园(包括集体园)一枝独秀。世纪末市场化改革后,原有的公办园经过“关停并转甩包袱”后所剩无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急剧下降,而民办园则“自然”生长,逐渐占据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时期,我国涉及幼教的几次变革,大多是作为其他改革的适应性调整,实际上是“被改革”。根据统计,直至2009年,我国幼儿园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学前教育三年的毛入学率仅为50.9%。
2.农村学前教育身处弱势,发展严重缺失。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园际不平衡。这种不均衡不仅导致城市幼儿的“入园难”,更导致农村幼儿的“难入园”�D�D城市的“入园贵”“入园难”(难入优质公办园)与农村的“入差园”“难入园”并存。其症结是:总量不足,发展水平极不均衡。
以城乡不平衡为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十分严峻。近40年来,前30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不少乡镇连一个公办园都没有;有公办园的也主要坐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覆盖面极为有限;民办园也多选择交通便利、生源多的地方,贫困偏远地方很少有人去办园。农村幼儿长期处于无园可入,尤其是无法就近入园的境地。于是,不少留守儿童成为散养的“野孩子”,而随迁子女则成为圈养的“野孩子”。由此诱发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发生了一些恶意性事件。以安徽省为例,直到2007年,按师生比要求,全省专任教师配置的达标率不足20%。迄至2013年底,全省专任教师应有111967,实际上只有51120人,约占46%。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比例不足城市四分之一,入园率低于城市近40个百分点。
二、农村幼儿园布局研究不足,亟需联系实际研究
1.近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意义被重新认识。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10多年的反思,学前教育事业的意义在我国被人们重新认识。在新世纪里国家已经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2010年,两个与学前教育有关的重要文件出台,给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带来空前机遇: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它为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二是《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它对学前教育发展做出全方位设计。由此,各地以积极态度发展学前教育,落实“行动计划”。
在“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引导与设计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进入“春天”。特别是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的系列项目,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教育部网站资料,实行“行动计划”五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和幼儿教师迅速增加。截至2014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5%,比2009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成为我国近年教育事业发展上的一大亮点。”
2.农村幼儿园布局亟需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大多处于“野生状态”:总量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课程教学随意、教师素质不高、园际恶性竞争、安全隐患潜伏和小学化倾向严重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矛盾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但是,经济水平失衡、资源分配不均、幼教监管缺失,无疑是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公的最重要原因。这也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幼儿园布局亟待调整和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挑战和机遇同在。
令人遗憾的是,过往我们对学前教育及其管理尤其是学前教育规划、幼儿园布局的研究严重不足。有鉴于此,我们以“幼儿园布局调整”为题申报了研究课题,希望在调研基础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三、近年学前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但仍需通过布局调整提升水平
1.历时5年对300多人进行全面系统调研。
课题研究在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访谈、观察和比较的方法,选取安徽省各地市300多名来自农村的幼儿教师、园长为研究对象(另有少量教研员和家长),对比分析毛入园率、园所类型、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等指标,对与幼儿园布局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以下是调研中问卷部分的整理和访谈要点,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2.问卷调查围绕幼儿园布局情况和调整效果。
问卷调查有258名调查对象参加,共设20题(其中3个多选题),了解我国农村幼儿园布局情况(个别题有1~3份丢失,故少数题的总和不足100%)。
17个单选题,结果整理如下:(1)布局对民办园的影响�D�D67.1%认为布局调整对农村民办园发展有影响,13.2%认为没有影响,19.8%回答是否有影响不清楚;(2)当地城乡幼儿园的差距�D�D66.3%认为调整后农村园和城镇园间的差距有所缩小,10.5%认为差距进一步扩大,11.2%认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10.9%回答不清楚;(3)当地家长对布局调整是否满意�D�D9.3%认为非常满意,56.2%认为满意,8.9%认为不满意,0.8%认为非常不满意,24.4%回答对家长看法不清楚;(4)制约农村园发展最重要因素�D�D50.4%认为政府支持力度不足,34.9%认为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各有5.8%认为是落伍的硬件和不合格且高流失的教师队伍,2.7%认为是其他因素;(5)所在地幼儿园布局调整是否合理�D�D4.7%认为调整非常合理,72.9%认为合理,17.8%认为不合理,3.5%认为非常不合理;(6)所在地乡镇是否有公办园�D�D62.4%回答有一所,20.2%回答有不止一所,8.9%回答目前还没有,8.1%回答正在新建;(7)所在园存在时间�D�D58.5%表示调整前已存在,40.7%表示是在布局调整后才有的;(8)所在地农村新建扩建公办园教师来源�D�D54.3%表示由教育局统招有编制即定编定岗,7.4%表示统招无编制即定编不定人,22.1%表示由幼儿园自招自支工资,15.9%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招聘;(9)所在地农村园的主管部门�D�D6.6%表示由乡镇政府管理,72.5%表示由县教育局管理,19.8%表示由县乡共同管理;(10)所在园性质类型�D�D71.3%表示属公办园(含部门、集体办),14.3%表示属普惠性民办园,10.5%表示属民办园,另有3.1%表示来自其他教育机构;(11)所在镇中心园校舍来源�D�D53.9%回答新建,35.3%回答扩建;9.3%回答闲置校舍;(12)调整后农村园水平是否提高�D�D74.4%表示整体水平有提高,15.5%表示并没有提高,8.9%回答不清楚;(13)调整后所在地城乡幼儿是否享受高质量学前教育�D�D29.1%表示可一样享受,58.5%表示不能享受同质教育,11.6%表示对此不很清楚;(14)调整后所在地农村园环境条件是否得到改善�D�D77.5%认为调整后得到改善,15.5%认为并没有得到改善,7%表示对此不很清楚;(15)所在地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解决情况�D�D85.3%表示入园难问题得到解决,7.8%表示没有得到解决,6.6%回答是否得到解决不清楚;(16)调整后所在地幼儿园增减情况�D�D57.8%表示调整后有所增加,27.9%表示并无增加,14.3%表示对此不清楚;(17)布局调整对个人工作的影响�D�D74.8%表示调整后压力更大,20.9%表示没有明显影响,3.9%表示压力减轻。 3个多选题,结果整理如下(括号内为调查对象的选择频数):(1)布局调整给幼儿园带来压力的来源:来自落后观念需改变(210),教师自身素质需提升(206),家长给予的压力(133),幼儿园给予的压力(98);(2)农村园在布局调整中应注意问题:提高教师质量(207),保证教师数量(203),园舍建设符合要求(152),公办园、民办园互补(105),避免一刀切(92),园长持证上岗(87);(3)布局调整得到明显改善的方面:教学条件改善了(203),教学质量提高了(142),入园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了(132),师资质量提高了(126),幼儿园经费落实了(89),教师待遇提升了(27),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29)。
3.访谈围绕布局调整和“一镇一园”工程情况。
2014年11-12月,借学校承办“国培计划”,邀请部分农村园长进行专题访谈(共4次,被访谈人36人)。访谈内容广泛深入,主题是幼儿园布局调整效果和“一镇一园”工程。
通过与园长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我省农村园布局基本可做到“一镇一园”,但是,学前教育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农村幼儿园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诸如经费投入水平较低,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办园体制、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农村幼教小学化压力巨大,保教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认真进行研究。不过,一些园长在工作中富有实践智慧�D�D有些做法很值得我们思考并借鉴。例如,有些地区出现的“民办幼儿园火,公办幼儿园冷清”的现象,可以采取民办园反哺公办园的做法。
此外,大部分园长提及有关部门和少数官员“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这在农村公办园建设中表现比较突出:不少人只是将其当作一项任务,追求的是政绩和形象。我们认为其中可能既有官德问题,也有水平和方法问题。为此,在农村幼儿园布局中,政府特别需要把“好事办好”。首先,应该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分步调整;其次,需要加大投入,不仅仅是经费投入�D�D多措并举,尤其是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园教学资源;第三,增加农村园建设普惠性政策的落实,相关部门应当强化保障;第四,理顺和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办园行为,切实提高办园质量。
4.以布局优化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根据以上问卷结果,结合访谈、观察和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如同我国迎来学前教育春天,通过5年多的努力,安徽省学前教育包括农村学前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成绩显著。截至2015年底,全省幼儿园共6988所,在园幼儿185.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1%,比2009年都有大幅提高。应该说,长期积累的“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原来扩大着的城乡差距得到一定程度遏制�D�D成绩来之不易。
不过,在肯定成绩,提高信心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学前教育与先进省市还存在不小距离,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3]基于《安徽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针对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课题研究为促进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明确省政府统筹和各级政府主导发展与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实行“全国规划、省级统筹、县管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幼儿园批建、师资组建同步机制;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建立帮扶与补贴机制,建构公办民办园并举互促格局,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积极鼓励民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农村幼儿园覆盖率和入园率,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和康发展。
【农村幼儿园布局亟待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