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我们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和材料得以实现的,“手巧”就会“心灵”。因此,在幼儿教育和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不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育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允许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探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幼儿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学期,我班的特色活动确定为组织幼儿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动手又动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段时间在开展特色活动中的观察和教学效果,使我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怎样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一、 重视手工制作活动,理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折纸活动中,孩子们将一张纸经过折、翻、粘等,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幼儿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对艺术的美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方式,也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2.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我班有一位叫陈志平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陈志平这样的表现,我们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并能不断的发展。
3.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我班的娄依晨小朋友对手工活动情有独钟。每次在手工活动中,她都能大胆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并能在讲评时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养成了她不怕生,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的性格,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成了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 优化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操作指导。
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操作对幼儿的作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引起重视,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操作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鼓励幼儿积累有效的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表象积累,它主要表现为空间存在形式。幼儿对它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再加之幼儿对具体物体观察的不同程度,幼儿也会使表象再现,犹如一幅作品那样,印象深刻。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特色活动“电话”时,先要让幼儿对电话的外形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从不同角度启发幼儿思考:“整体形态是怎样的?电话分为几个部分?听筒是什么样的?除了听筒还有什么……?”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加深对电话的整体印象。
2.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以唤起幼儿对自己所要构思的创造,充分发挥幼儿案。如:幼儿做电视机可用哪些材料?在布置电视机的画面时,又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总之,要给幼儿一个联想的机会,才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理想的作品。
3.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灵活练习
训练手的灵活性,是手工制作活动的前提。可在分步练习、整体练习之间进行,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等。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的疏密性,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在反复多次练习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进行有效的空间组合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整体布局和装饰点缀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电视机的屏幕上进行添画,组合成“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机”,为作品修饰、增彩。在幼儿制作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想象创意的形象,还可以利用制作的“费脚料”粘贴,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 激活手工制作活动,老师放心一些让孩子大胆一些。
1.教师少一分替代,让幼儿多一分发展。
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要弱于成年人,因此,如果老师习惯于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就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使幼儿觉得自己“弱小无能”,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康。实践中,应该大力提倡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做做玩玩中,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不仅可以制作许多小动物,还可以拼图、画画等,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欲。
2.提供适宜的工具,增强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提供一些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就能够为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前提条件。其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开发它。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3.多强调客观事物本身,少强调幼儿的弱小。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幼儿想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客观事物本身,多为幼儿提供帮助,避免强调幼儿的弱小。例如,当幼儿想帮不会系鞋带的幼儿系鞋带时,我们不应该说,“你们太小了,干不了,还是老师来吧”,可以说成是“你真能干,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因此,我们强调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和力所将能及的事情,老师的作用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物质环境,并加强鼓励和帮助等方面的精神支持。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并尊重幼儿不成熟的一些幼稚行为。反之,如果老师认为他们幼稚、可笑,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幼儿就会气馁,就会丧失再努力的勇气,甚至从此会留下自卑的情结。
总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放心一点,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一点,使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小主人。
(李萍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好孩子幼儿园 215331)
【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