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近年来,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热情的空前激扬和充分展现,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浅谈几点教育心得。
一是教师的影响。首先,许多教师喜欢沿袭传统、按部就班地进行爱国教育,常常不能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有选择、有侧重地去实施爱祖国教育。在我们许多老师心中,只要一提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外乎是为配合国庆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而组织的一些主题活动。或者是配合主题要求,认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习俗,我国的名胜古迹及让世界瞩目的珍稀动物,等等。然而没有情感色彩的认知,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其结果是老师年年教,孩子年年忘,爱国教育效果最终成了一种反复识记后的结果和技能练习。其次,教师对幼儿园爱国教育的定位错误,使得爱国教育课陷入一种空洞说教的模式。许多幼儿教师对爱国教育有一种偏见,认为对幼儿园的孩子说“爱国”是一种遥远不切合实际的教育,始终以为孩子小,认识及行为能力有限,无法理解“爱国”含义,且让幼小的孩子接受爱国教育很有点天方夜谭,爱国教育纯属多余。这种观点忽略了幼儿爱祖国、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爱集体、爱家乡等基础性的情感,是会逐渐扩展为富有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正是爱祖国情感的基础和准备。
二是教育内容的影响。大纲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涵盖了幼儿爱国教育的全部。幼儿能全面较好地接受这些教育,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成功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内容也颇显历史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同样对新一代的幼儿,实施教育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故事时代背景的遥远与未知很难使故事达到其应有的教育效果。大量的象雷锋的故事、毛主席救小朋友、黄继光、董存瑞等传统故事,让我们只能恰当筛选其中的小部分实施。为了让孩子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必须要讲给孩子故事的历史背景,这样实在让老师有绕大圈子的感觉。因此,许多教师也便放弃这些内容的选择,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欠缺不足现象。
三是教育方法及形式的影响。说服、范例、榜样、行为练习、行为评价、陶冶教育、渗透教育等方法在德育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我们同样也不难感觉到,这些方法在打破课的常规模式中也起着极大的障碍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强有力,孩子的主体活动却很显薄弱。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方位审视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形式方法的单一使得孩子们对本来就很抽象的“祖国”更没兴趣。
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和可能产生情感体验的具体形象的教育内容与形式,进行初浅的教育,幼儿是可以接受的。
一是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幼儿对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爱国”这一概念,是难以全部理解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周围生活看到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小班的孩子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家人、小动物等进行相关的综合活动或者主题活动,如“我爱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狗(小猫)”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萌发初浅的“爱”的情感;到了中班则可开展“我的家乡特产、我的家”等主题活动,如“好吃的香榧、璀灿的珍珠”等。
二是要运用情境化教育模式。受心理、生理条件的限制,幼儿的注意力及兴奋情绪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拥有积极的情绪呢?这就必须创设一个适宜幼儿学习的良好环境。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让孩子和教师一起搜集整理不同主题的图片、实物,象一些家乡山水、长城、熊猫、东方明珠塔、国徽、中国地图等图片,另外还可收集一些土特产,如:珍珠、袜子、香榧,等等。
三是要提倡电教化教育模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都运用了科学手段,教育也不例外。在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上,可以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如观赏爱国主义影片《袜业之乡�D�D诸暨》、《西施》、《小兵张嘎》,《中国珍稀动物》;升旗仪式的录象;观看在中国举行的亚运会、奥运会体育儿在比赛中的精彩片段,等等。
四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线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幼儿园要主动采取利用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践等形式与家庭、“关协”、社区教育及其它相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互相沟通,使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 浙江诸暨市南痒路2号浣纱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中的爱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