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园开展的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从四个方面来选择适合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合理组合、优化,构建幼儿陶艺活动园本教材体系。
一、从塑造内容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
幼儿的陶艺制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孩子只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周围能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艺术表现。因此,陶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所熟悉喜好又适于表现的内容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
二、从塑造形式出发,选择易于表现的教材。
陶艺教学往往会不自觉地走入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培养,注重创作结果的误区,导致幼儿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缺乏,作品显得单一。通过研讨,我们发现陶艺技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而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为陶艺塑造的技能不外乎这几种:手捏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泥条盘筑法、挖空法、综合成型法。幼儿陶艺作品的装饰也往往只采用粘贴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等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塑造手段上选取幼儿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让教学建立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加上教师有机地引导和幼儿的主动探索,幼儿在塑造时的创造性是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的。如:教师选择“城市雕塑”这一生活化的教材,通过组织幼儿欣赏湖滨大道的雕塑和园区雕塑图片,边欣赏边思考,在幼儿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让其进行创作。既运用了已掌握的塑造和装饰技能,又讨论了让雕塑站稳、连接的方法,把新的技能蕴涵、渗透在幼儿的自主探索中,自然巧妙,效果很好。
三、从欣赏评价出发,选择便于进行人文渗透的教材。
我们始终认为欣赏是陶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欣赏古代陶器作品的艺术美,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欣赏国外及现代陶艺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但是幼儿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有限,于是我们注重把日常生活中的陶艺作品(“壶”“罐”“人物”“动物”等)和周围真实的环境(建筑、雕塑、陶吧等)作为欣赏对象,同时也为幼儿提供和大师作品对话的机会(去图书馆参观世界经典雕塑作品、欣赏陶艺名作图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陶艺器进行赏析)来分层次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欣赏的作品分为四大系列:
1.原始陶艺
原始陶艺形体虽然简单,但造型设计上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了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样式繁多。原始陶艺那种稚拙的造型体态,变异的装饰手法,与幼儿自我编造的符号进行装饰设计的特点相吻合。而这些陶器大多采取用手捏制,用泥条盘和原始模制等几种基本成型法,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2.民间陶艺
民间陶艺主要是一些日常工艺用品,如盘、碗、罐、壶、枕以及各种鸟兽玩具,在造型上随手拈来,形神兼备,往往从粗糙拙趣中见魅力。民间陶艺造型上自由奔放,有助于提高幼儿塑造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能开阔他们的眼界。
3.现代陶艺
在现代艺术的强烈影响下,我国传统陶艺产生了新的裂变,特别是拉坯机造型与各种工艺制作的有机结合,使陶艺制作出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造型上打破了常见的盒、罐、瓶等造型,装饰手法比以前丰富了,绘画加上雕刻增强了作品的工艺性和厚实感。现代陶艺造型上的奇特反常及装饰手法上的巧意特质,体现了一种宽泛的美术文化,欣赏这类作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富有灵性的现代艺术的脉搏。
4.幼儿的作品
同龄人的作品往往在表现的内容、塑造的风格、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是相同或相通的,在对作品的欣赏、评价之后更能引起内心的共鸣。因而通过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幼儿作品评价,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教学方法,发现幼儿的创作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从社区资源出发,选择可为陶艺教学所用的教材。
我们苏州工业园区是一个融会中西文化、独具个性的地方,既承接了苏州古典园林文化,又借鉴吸收了新加坡先进城市设计理念。为了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社区资源,让孩子亲身感受这种氛围,我们经常带孩子走出幼儿园,金鸡湖畔、湖滨大道、红枫林、科技馆、国际博览中心、邻里中心处处留下我们孩子的足迹。这些活动既开拓了孩子的眼界,又丰富了陶艺活动的内容。如:在开展“城市雕塑”这一陶艺活动时我们利用同区的特有资源,组织幼儿去湖滨大道欣赏雕塑,边欣赏边思考,看看大师们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当幼儿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时,再让其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千奇百怪,有几何图形式的,有写实式的,还有抽象式,让大家刮目相看。
【谈幼儿园陶艺教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