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教师展风采,师德树楷模。在朝阳教育这片沃土上,有无数的朝阳教师孜孜不倦、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他们带领团队一起前进、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老师们呈现出了深耕课堂一线的专业素养、教学魅力。
“北京朝阳教育”微信公众号携手入选第五轮“双名工程”的教师,为大家分享朝阳名师的课堂“密码”。让我们走近第四期两位老师:成振生、王小宁。
成振生
从教二十多年,在物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基本的事情不基本,简单的事情不简单,要在最基本最简单之处下功夫”。我认为物理课程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只注重实验的演示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为此,我尝试自制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脑、动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的特点自制教具,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认识、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让学生体会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例如:在学习杠杆时,由于课本和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很难让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我通过自制各种形状的杠杆弥补现有实验仪器的不足,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在力学实验中,初中阶段有很多运动需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只通过人为去控制匀速是很困难的,因此,我通过自制自动升降装置解决了这个困难,拉近了科技与生活的距离。此外,我还自制了电加热切割器、力学综合演示仪等教具。
自制教具可以广泛应用于新授课、复习课甚至是试卷讲评课等各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通过物理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探究,通过分析和论证、归纳和总结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目标,体现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课堂上,我努力贴近学生真实生活,选取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及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提升课堂效率,利用自主开发的物理实验器材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科学的真实性。
王小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切实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我想其中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我将近几年自己在撰写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一些方法策略与大家分享。
策略一是建构真实情境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要求,最后都指向于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单元教学设计的源头一定是来源于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真实生活问题。比如我曾自编设计楼梯照明电路主题活动,借助生活中双控开关使用这个真实问题,引领学生走入课堂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
策略二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课程内容设计。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分析、理解并实施的内容。因此要想设计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必然要基于课程标准来进行,并且要求备课教师能够善于解读课标。
策略三是明确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树立单元教学设计灵魂。任何一个教学设计的灵魂都是指导思想,在单元式教学设计中更是如此,在开始设计教学内容前,就应当明确自己的设计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方向是什么、准备尝试哪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活动。
策略四是详细分析学生情况制订相应教学策略。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难点以及相应策略的设计一定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前,分析学情是重中之重。
策略五是设计单元教学评价,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同时强化了“怎么教”。
后续我们将
分享更多名师课堂“密码”
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杏坛风采丨朝阳名师的课堂“密码”之一:赵黎明、庄蕾蕾
杏坛风采丨朝阳名师的课堂“密码”之二:田泽、关亚欣
杏坛风采丨朝阳名师的课堂“密码”之三:胡艳霞、田跃辉
资料来源:朝阳教育报
投稿邮箱:
educhaoyang@126.com
本微信公众号文章,是朝阳区教委官方微信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版权归北京朝阳教育官方微信所有。
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朝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