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十年来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十年后的今天轰动幼儿教育界的一大宝典同时问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指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着平行而又关联的作用,指引着我们在培育人才道路上的前进方向。静下心来理理思绪,在我们平时工作中一直触碰到的幼儿园教育课程的选择又是否真正贯彻了它们的思想和理念呢?又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呢?
一、 幼儿园课程选择中的多样性
课程的选择对幼儿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我们接触过的分科课程到主题课程到综合课程,再附加一些所谓的园本课程,万变不离其宗。据调查,在现今大多数幼儿园选择的课程还是以幼儿园综合课程为主,园本课程为辅的模式。也有一些选择其它课程模式的幼儿园,总让人有一种百花齐放,醉在花中的感觉。课程选择的多样性,让人叹为观止,只有真正去了解孩子,研究课程,才会让我们所选的课程更利于孩子的发展,更利于孩子成长成才。
二、幼儿园课程选择中的可操作性
通过筛选研究而选择的幼儿园课程,它们的可操作性又是如何检验的呢?我们不妨从下面几点进行剖析。
第一,在很多幼儿园课程的选择中,教师的参与率不高,多数是园领导选择订制,教师为实施者的模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提升整个团队对幼儿园课程选择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积极参与,领导的正确引领诸多因素相辅相成。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两者缺一不可。
第二,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照本宣书,未能勤于思考的现象。例如: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孩子的所见所闻是存在着某种不同的,一些遥不可及的课对他们成长起不到任何帮助,这时我们教师的思维则要灵活起来,选择更加适合本班孩子学习的课堂模式或者更换新课。例如:课程《水杉树》,我们有的老师拿来挂图,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孩子在下面摇头晃脑似懂非懂,勤奋一些的还配一段影像,想方设法地引起孩子兴趣,但效果又有多少呢,这只能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善于捕捉孩子兴趣点,研究课程的研究型老师,更多的可能是,改变《水杉树》的课程学习,改换成孩子们天天相伴,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幼儿园内的树种来进行教学,孩子们走进了自然,又运用了多种感官,去触摸、去测量、去探索,效果甚好。可更有甚者明知可以这么做,却懒于尝试改变,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一些课程选择中的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开始还能把握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慢慢因为这样那样的烦琐事情,逐渐怠慢,我们的课程选择总是以虎头蛇尾的方式宣告结束,正式走上了照本宣书的道路。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幼儿园,它们在课程选择时,其中不乏也有一些瑕疵。例如:在对一些课的调整调换时,对孩子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考虑不周,随便从别处拎来一节课就上,随手招来的现象严重,这也是值得引以为戒的课程教育行为。
第三,还有一些幼儿园,以综合课程与园本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一直勉励教师以孩子发展为主去实施课程,这算得上是最好的了。在与园本课程相结合的时候,所谓的园本课程又会不经意地与课题相提并论,这种选择课题穿插于园本课程的方法甚好,但切不可完全一致,毕竟课题和园本课程是不同的两个观念。只有以课题穿插其中为辅,真正意义上发展园本课程,形成园本特色,才是正中之道。
三、幼儿园课程选择对自身的影响性
反思必付诸实践,我园在开展课程实施时,做得相对甚好。
第一,我们在开学初选择课程后,大家会以共同讨论的方式,翻阅整本书并研讨做总结,大致筛选一遍适合我园孩子发展的课,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周边乡土资源,运用综合课程、园本课程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地去挖掘。看课的选择是否适合孩子,是否与《纲要》和《指南》的要求相适应,还能不能延伸一些优秀的子课程等等。
第二,平时的每周三我们还会组织年级组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课前思考课后反思,最大化地将课程深入教师心中,并将讨论反思的精华记录下来,相互传阅,形成资源共享。这种借鉴别人思想化为己有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大家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研讨中抛面抓点,让我园的园本课程和综合课程相互交融,形成特色。幼儿园的课程教育内容也随之丰富,探索的道路也越来越长,给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为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课程灌注了“新鲜血液”,加强了营养的供给。例如:我们在平时收集了大量优课,与教师们研讨观摩,并将中科海安幼教的优秀教育资源,发配到每个人电脑上,便于大家自主选择,适时穿插在课程安排中,吸引孩子的眼球,更直观地去帮助孩子学习,也帮教师增强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第三,在课程开展中一直强调“课程的选择面不能太小,不利于孩子发展,但又不能过大,不利于教师的实施”原则,我们一直秉承这一观点,默默耕耘着,有睿智的大脑,创新的思维,反思提炼团队中每个人思维的精华,服务幼儿提升自我,让这种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之花,播种、开花、结果。
【立足成才:幼儿园课程选择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