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些年来,广大幼教工作者虽然已逐步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康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幼儿园也尝试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康教育活动,但有关幼儿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仍有大量问题有待全面深入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康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1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到,要真正为广大幼儿园的身心康着想,关注康教育,研究康教育,实施康教育。作为一名幼儿园康教育的研究者,笔者欣喜地看到园长们对于切实提高儿童身心康水平的高度重视,也深切地感受到一线教师对于有效实施康教育的迫切愿望。为此,笔者拟就若干幼儿园康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根据幼儿园的基础水平规划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不同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对于某个具体的幼儿园而言,首先要分析自身的基础教研水平,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系统的康教育内容。
1. 以往较少开展康教育研究的幼儿园应脚踏实地、从零开始
以往较少开展康教育研究的幼儿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通过对本园儿童康现状的调查,把握本园不同年龄班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调查的内容应丰富而具体,应涵盖儿童康的方方面面。既要了解儿童身体发育如动作发育情况,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如情绪发展情况;既要了解儿童饮食行为表现,也要了解儿童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既要了解儿童有关康的认知,也要了解儿童的康行为;既要了解儿童的知行,也要了解家长的知行。
(2)根据本园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康教育、专门的康教学、幼儿园和家庭一以贯之相互配合的康教育问题。康教育是生活教育,故设法抓住每一生活环节的特点和要点是康教育研究的重点。
(3)反思目前的康教育效果,找出康教育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思考改进的措施。无论是教育过程的实施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只有以此为前提,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教育行为。
(4)选择一套权威的幼儿园康教育教材,先领会、尝试实践,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后基于实践、逐步改进,还可以不断将自己成功的实践经验补充到权威的教材中。
2. 已有多年康教育研究基础的幼儿园应深入反思、不断突破
有的幼儿园已研究和实施康教育多年,在进行新一轮康教育研究时可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本园康教育的理念或特色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理清以往康教育的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本园康教育理念或特色是否真正形成”这一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理念或特色应在康教育的实施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不是只呈现在文本中,即康教育理念与康教育行为是统一的。
(2)是否进行过分时分段的教育规划?幼儿园康教育的涉及面广,长期注重康教育的幼儿园,应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期的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摸索规律,积累经验。比如,可以在心理康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日常康行为教育及饮食营养教育等内容中选择研讨重点,也可以在日常康教育、专门的康教学及家园康教育互动等形式中选择研讨重点,还可以在不同年龄班中选择研讨重点。
(3)本园康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各是什么?长期进行康教育的幼儿园很可能已经在许多方面形成了优势,比如,善于有效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善于开展适合儿童深刻体验的有情境辅助的康教学,善于家园配合形成康教育合力等等,对此应及时总结、不断提升。但是具有优势的同时往往也存在不足,比如,康教育理念不是十分清晰,康教育实施效果不够稳定,康教学中的说教较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要集思广益,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4)康教育研究队伍是否相对固定且有梯队?处于同一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学骨干与新手是否有不同的研究重点?虽然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认识到教师参与研究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如何激励教师在研究活动中逐步做到“一专多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如何避免研究队伍无规划、同一课题研究队伍经常变化、教学骨干与教学新手没有合理分工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
(5)最近的康教学观摩活动是否属于具有创意的新课题?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从教学角度反思幼儿园康教育是否充满生机,有助于具有康教育特色的幼儿园在与同行交流分享时,展示具有创新价值的教育活动,而不是一再重复已有的教育活动。
(6)能否部分建构体现本园特色的康教育教材?可从某个康教育活动或某些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始,依据康教育的成果,从思想到实践,逐步建构体现本园康教育理念、反映本园康教育成果的康教育教材。精心编写教材和持续修改教材的过程也是从实践到理念再从理念到实践的不断循环提升的过程。
二、把握和遵循幼儿园康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开展康教育的根本
无论是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康教育,还是研究幼儿园有计划的、系统的康教学,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切实把握和遵循幼儿园康教育的基本规律,而幼儿园康教育的基本规律往往体现在康教育的内在关系上。
1. 幼儿园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1)教师教的思路与儿童学的进程的关系:教师教育设计的思路是否顺应了儿童学习的心理逻辑?教师是否因为急于完成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而疏忽了儿童,变得不那么耐心等待儿童作出反应了?
(2)教育重点与教育难点的关系:是否为了丰富教育内容而忽视了教育难点的深入解决?抑或只注重了教育内容的“面”而忽视了教育内容的“点”? (3)教育形式多样化与教育结果有效性的关系:是否为激发儿童的兴趣而过多运用了各种教育形式或手段(比如在短短半小时内,视频、、情境表演及实践操作等一一呈现)?对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否欠考虑?
(4)形象生动性与教育科学性的关系:实施康教育,常常需要借助生动的形象以增强教育效果,但要考虑形象的生动性是否是以违背教育的科学性为代价的?
(5)有趣快乐与探究表现的关系:儿童在快乐中是否充满好奇?儿童在好奇中能否充分探究?儿童的恍然大悟是否来自亲身体验?儿童在探究表现中是满足了自身需求还是迎合了教师的某些预设要求?
(6)挖掘经验与呈现经验的关系:如何把儿童的经验挖掘出来并帮助其深刻地体验和提升,而不是将成人的经验直接呈现给儿童?
2.幼儿园康教育过程中由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带来的特殊关系
(1)在饮食营养教育中,可考虑以下关系:①教学与生活的一致性关系,如午餐食物与教学内容的有机呼应。②儿童饮食营养的现状与科学搭配的矛盾关系,如要对儿童饮食现状作出是非判断,将儿童的日常喜好引向理性追求。③进餐与噪音干扰的对立关系,即进餐是“主”、是“辅”,不能喧宾夺主。
(2)在心理康教育中,可考虑以下关系:①出乎意料与儿童消极情绪的多元关系,如“意外”并不一定就等于“不开心”,解决情绪问题的方式方法应缘于儿童生活而不是成人经验,诸如不开心时“大吃一顿”“上街购物”等就不像是儿童所为。②游戏情境与情绪体验的不确定关系,即游戏中不同的儿童可能体验到快乐、伤心、生气等不同情绪,而不一定是某种预设的情绪反应。
(3)在亲子活动中,可考虑以下关系:①亲子距离与榜样示范的回归关系,家长不仅能直面自身的非康行为,与孩子拉近心理距离,而且能就纠正非康行为找到可行对策。②孩子调皮撒娇与家长急于求成的冲突关系,家长需耐心艺术地引导孩子而不是只顾“面子”,急于求成。
(4)在体育活动中,可考虑以下关系:①身体运动与身体保的相辅相成关系,运动是为了保,故不能因为运动而影响甚至妨碍身体康。②快乐放松与兴奋过度的度量关系,不能因为儿童很快乐就忽视活动节奏或无视动静结合。③满足儿童兴趣需要与物尽其用的科学关系,即是否对有的材料“过热”而对有的材料“过冷”。④各年龄班儿童特点与动作发展的层级关系,如开放的户外活动是否满足了不同年龄儿童的运动需求。⑤运动中的创新和挑战与秩序和安全的对立统一关系。⑥儿童充分自主与教师适当引导的辩证关系。⑦儿童身体的局部锻炼与全面锻炼的协调关系。
幼儿园儿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关系,对这些关系的准确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康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幼儿园康教育工作。笔者愿意与广大幼教同行一道为此作出努力,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讨。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幼儿园 737200)
【关于幼儿园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