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范唱是教师进行歌唱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图谱及游戏也常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歌唱活动的效果。文章重点讨论了目前歌唱活动中教师范唱、图谱及游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使用的建议,帮助教师厘清相关概念,提高歌唱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 歌唱活动 范唱 图谱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歌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活动,是进行普及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也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活动类型之一。与传统的教师反复教唱幼儿反复学唱的方式不同,现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更加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也增加了更多游戏化的元素。即不仅要让幼儿在“玩中学”,也要实现“通过的教育”的目的。这对教师组织好歌唱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对活动现场的观摩分析,发现如何有效范唱、如何适宜地使用图谱以及如何设计游戏,成为歌唱活动教学的难点。
1教师有效范唱的问题
在幼唱能力培养方面,柯达伊的教育思想认为幼儿园歌曲的教唱是通过听和重复的方法进行的,活动中开始时教师歌唱、示范,儿童倾听,在记忆中储存歌曲,并进一步模仿歌唱。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在“解决大多数儿童歌唱走音问题”的行动研究报告中曾指出,提高幼儿音准应从培养良好的学习歌唱的习惯入手,坚持要求幼儿先听、反复听、听熟了再开口唱。在实际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也都会“教师范唱�D�D幼儿倾听”开始,但同时幼儿不认真听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范唱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提高范唱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保证范唱的质量,给幼儿真正听的机会。有些教师的范唱常常被钢琴或的声音所掩盖,甚至直接用音频播放替代教师的范唱。要保证范唱的质量需要教师遵循范唱的一些原则。一般要求,在新歌第一次范唱时,教师最好“清唱”,2至3遍之后,可以轻声加入右手单旋律,范唱速度稍慢,音量适当低一些,保证幼儿可以听见即可。在幼儿对歌曲建立了清晰的记忆表象之后,可逐步提高歌唱的速度,加上和旋律,鼓励幼唱。
其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保持倾听的兴趣。幼儿心理结构中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他们的注意力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时间短、容易被干扰。所以,一遍又一遍机械地倾听如同一遍一遍机械地练唱一样,容易使幼儿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范唱自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有意注意巧设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通过任务意识的建立而得以实现。每一次范唱前给予幼儿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倾听,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教师范唱的不同阶段,适用于不同类型及难易程度的学习任务。在歌曲新手初步范唱时,教师可以使用“认知式任务”,它主要要求幼儿熟悉歌词的大概内容,歌曲曲调的特征。而在歌曲学习过程中,要提高范唱的有效性,“听辨式任务”与“验证式任务”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歌词的顺序、歌词里对应的一些关系、歌曲的结构等可以作为听辨的任务。验证式任务侧重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自我反思评价能力。通常在有争议或问题的时候使用。
另一方面,巧妙利用无意注意设计游戏,贯穿在范唱的过程中,也可提高范唱的有效性。传统的“丢手绢”游戏,正是无意注意发挥作用典型的案例。下文我们所提到游戏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无意注意吸引幼儿进行学习的手段。
2图谱的有效设计与使用问题
在幼儿园活动中,图谱是用以显示结构、内容的图画或结构模型图。它可以把抽象、无形的化为具体、有形的符号、色彩等,利于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或者歌曲的结构,图谱被普遍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图谱使用无效和幼儿过渡依赖图谱的现象。
对此,教师需要思考何时应该使用图谱以及如何使用图谱的问题。首先,应该对图谱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图谱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而使用,如果歌曲本身是幼儿无需借助图谱就能理解的水平,那么此时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而使用图谱,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有效使用图谱的前提在于合理设计图谱,图谱的设计要重点突出,才能发挥作用。在图谱制作时,教师往往只关注歌词内容,而常常忽略歌曲旋律或节奏方面的细节等。如需制作图谱,应建立在教师把握了歌曲重难点的基础上,清楚图谱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歌词的记忆、旋律的变化还是歌曲的结构等。因此,教师在选择符号和色彩、排列图形等时都要意图明确,突出重点。例如用相同的符号指代相同的内容,凸显歌曲的结构;根据的节奏变化来设计图片排列的密度,根据乐句的段落来考虑符号的布局等。
最后,在图谱使用中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幼儿过渡依赖图谱的现象:一次活动下来,图谱呈现的时候,幼儿会看着图谱提示歌唱,一旦拿走图谱,孩子基本上就没声音了。教师可以采用填充图谱、排列图谱、帮助教师呈现/撤除图谱等方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图谱的运用过程中。部分较容易绘制成图谱的歌曲,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谱。
3游戏的有效使用问题
幼儿要学会歌唱,必须要经过经常的复习(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和重复,儿童喜欢歌唱时伴随活动,游戏中的愉快兴奋情绪将会减弱枯燥重复的感觉。游戏化歌唱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引下,游戏化歌唱教学也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幼儿通过游戏化教学活动在聆听、模仿、运用、创造的过程中,不仅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非智力因素上也能得到发展。这种游戏化直接体现在游戏上。在实际运用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在歌唱活动中插入游戏,但是往往处理不好游戏与歌唱的关系,常会出现“假歌唱、真游戏”的现象,游戏的内容与歌唱没有关联或者游戏干扰了歌唱。 游戏是借用游戏的形式来发展学前儿童能力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在歌唱活动中,这种“规则”体现在歌曲本身的某些要素与游戏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即歌曲必定是游戏能够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歌唱活动中,如何有效使用游戏,处理好游戏和歌唱的关系,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歌曲本身的游戏性,进而设计适宜的游戏。对此,实践中的三种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1)利用歌曲本身隐含的规则进行游戏。有些歌曲歌词本身就隐含了一种游戏规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种现有的规则进行游戏。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游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文提到的《丢手绢》。在该案例中,“……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她),快点快点抓住他(她)……”是歌词,同时也是体育游戏中“同向追跑”的基本规则。
(2)根据歌曲的特点引入挑战游戏。这种方法适合于易于进行变式演唱的歌曲,我们可以通过同时改变游戏的难易程度和歌曲的演唱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幼儿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学会歌曲。比如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歌词即“头发、肩膀、膝盖、脚……”,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游戏的规则,但是歌词指的是人的身体的某些部位,自然可以进行简单的身体指认游戏。它属于快速反应游戏,快速反应游戏的进阶,最常见的改变则是在“速度”上。因此,改变歌曲的演唱速度,即改变指认的速度,吸引幼儿重复歌唱。简短的可以进行默唱游戏的歌曲,也适合于这种方式。默唱的难度可以由一个字,升级到两个字、三个字等。
(3)替换歌词内容进行创编游戏。有些歌曲进行简单的替换创编后,可以创造不同的情境。这种游戏的特点就在于规则单一,但情境丰富,每次幼儿都会面对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境,情境本身对幼儿来说是新颖的有趣的。创编的情境可以是教师范唱之前告知幼儿的,如在小班歌唱《妈妈我要亲亲你》的活动中,教师先逐一呈现不同的情境,分别借助自己(扮演妈妈)、图片(妈妈、小熊、小猫)等,创设了“唱给不同的对象听”的情境。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幼儿意想不到的情境。如在大班《喂鸡》的活动中,教师突然从大公鸡、大母鸡唱到洗衣机,引发幼儿哈哈大笑的同时,所有的孩子都全神贯注,猜想接下来老师还会唱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柯达伊教育思想与匈牙利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1):100.
[2] 张艳丽.幼儿园活动中图谱的使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
【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