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尤其是学前双语课程方面缺少理论指导。本文从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课程现状出发,试图发现目前双语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喀什地区 学前“双语”教育 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8-0074-02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发党[2004]2号文件)传达以来,喀什地区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全区开设在民族中小学校或民汉合校的双语教学班数日益增多,就是在各方面(包括汉语言环境)较差的许多边远乡(镇)、村也有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双语教学班的。喀什、和田、巴州等不少地州在国家拨款和在自治区领导下从学前教育人手抓双语教学,从少数民族幼儿阶段就力图解决汉语听说问题,为今后进入小学顺利进行双语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各方面的大力宣传,双语教学工作在推进中不断取得的成就,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明确,送子女上双语幼儿园的热情越来越高。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包括民汉合校)正在初步形成,幼儿园及学前班�D�D小学�D�D初、高中到高等院校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同时也意味着,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喀什地区学前双语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1.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1 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细致地搜集资料和了解现状,本研究采用了包括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定量确保客观性),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1.1.2 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从喀什地区的十一个县中选取六个县和喀什市的双语幼儿园作为样本,这六个县离喀什市较远,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无论是学生人数、双语幼儿园数量还是双语幼儿园教师数量,以及对学前双语教育重视程度都是排在前列的。因此,选择这七个点作为样本是能够代表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
1.1.3 调查工具
本调查使用的工具为:教师、家长问卷表各一份;园长和教师访谈提纲一份;双语教育活动观察提纲一份。
1.1.4 调查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6%。发放家长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88%。分别对园长,48位双语教师和8位幼教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对双语课堂及其他双语教育活动进行观察。
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进行了总体分析。
开设年限,班级数量,专职教师的人数及水平体现幼儿园对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开设双语教育教学年限为2年,主要在中班和大班开设,中班有两到三个双语实验班,大班也有两到三个双语实验班。每个班配两名双语教师,学历为中专以上。在所调查的156名双语教师中有46名汉族教师,84名维吾尔族教师,16名哈萨克族教师,4名塔吉克族教师,3名克尔克孜族教师,3名回族教师。这110名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汉语达到八级以上水平的只有32名,五级以上八级以下的有56名,五级以下的有22名。
双语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有自己的特点,经过调查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有:语文、常识、算术、、美术、体育。双语课堂主要以口语训练为主,采用游戏、谈话、表演、节目、参加、唱歌、看电视、看电影等方法,结合文化学习进行双语训练。通过对3岁和5岁幼儿的双语教学使幼儿能用两种语言与他人交往,能看懂汉语动画片、儿童剧、电视、电影。
在课程安排上,幼儿园和教师充分考虑了幼儿年龄差异,和第二语言学习在时间段上的接受力。应该说是适宜和科学的。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幼儿园的双语教育和教学采用的都是分科教学,主要是以上课的方式来使学习者接触汉语这种非母语的语言的。联想到中学和大学预科中的汉语教学,汉语也是分科教学,学习者也是通过上课的方式来接触汉语。这种一模一样范式用在定位在“启蒙”、“启智”阶段的幼儿园是否适宜,值得我们多加探讨。
既然,上课是幼儿接触和学习汉语的主要方式,那么,课堂教学就成了“重中之重”。
[1]课前:
从课前教师考虑的主要因素的排列顺序和所占教师比例可以看出:教师更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情感,课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重视幼儿心理特征。并且注重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语言能力发展上考虑到幼儿期第二语言发展特性,强调发音正确的口语练习,忽视语法。
[2]课中:
调查结果显示:上课仍旧是主要的教学途径,注重游戏活动体现充分考虑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然而,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开展教学的比例不大,忽视了幼儿“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特点”。忽视家园合作。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主要掌握词汇。且一般是实物名词和一些简单的动词和形容词(课堂观察)。对于拼音、句型,日常用语,汉语歌谣和故事都是教学时会考虑的内容,选择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师本身的汉语水平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基本按照所选教材上出现的内容开展活动。
教学方法中采用最多的是全身反应法,这种方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教学效果易体现。由于教材上的内容很多是有关生活和交际用语的,所以,教师也会根据所教内容采取“问答式的交际法”。然而,幼儿园如果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师也乐意采用视听法和听说法。但由于条件有限。使用录音机跟读跟说的现象较常见。调查中,笔者发现采用语言经验教学法的一般是民族教师,教学中比较注重维汉双语的对比和融合。而更多的教师是通过教研活动和示范课来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而不是特别关注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平时也不太注意新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诸如对笔者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表示还没有听说过。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是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因此,语言教学中不论是母语和第二语言,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游戏法。在汉语教学中,不论教师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大部分都会以游戏的方式呈现。
2 对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的建议
在新疆办好学前双语教育是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是满足广大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接受双语教育的有效措施。而学前双语课程作为教育这个系统中的“软件”,是最重要、最繁难的教育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课程的原理出发,根据双语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探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
2.1 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改变双语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现象
人本主义者强调,为了真正体现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要求课程必须建立在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换言之,课程必须遵循儿童适合性原则。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要求幼儿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康发展”。但是,我们通过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集体教育活动(上课)仍然是教学的主要途径,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违背了幼儿的学习规律,忽略了儿童是有独立个性、能动发展的个体。
2.2 学前双语课程决策应注意发挥儿童、家长及社区的积极参与作用
学前双语课程不应仅指幼儿园的课程,而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大课程;国内外环境、家庭、幼儿园及社区文化生活氛围,师生、同伴、亲子等关系无不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学前课程的设计、实施乃至评价都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这样,学前课程决策就不能说与幼儿、家长及其他社区成员无关。学前课程决策者应充分吸取包括幼儿、家长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的改进方案以及实施的结果反馈给他们。并以此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同时,也逐渐培养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学前课程决策的意识与相关能力,促使学前课程决策向科学化合社会化迈进。
总之,尽管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是充分发挥幼儿个性和使双语幼儿园科学化、特色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当今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和支持它。
【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课程的现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