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一项重要活动,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幼儿德育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同样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从小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总是处在众星捧月的地位;二是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使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意识和行为;三是存在重说教轻实践教育现象,使得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所为言传不如身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使德育过程中达不到知、情、行的统一;四是存在重传递轻体验教育的现象,使更多的孩子从小养成了懒惰无理无情感没有同情心的性格,教育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五是出现重显性轻隐性教育现象,忽视了发挥环境陶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孩子的思维不够灵活,缺乏比较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既有赖于自幼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从小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他们的道德养成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汲取营养。特别在幼儿教育阶段,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幼儿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应该及时调整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要不断体现意识。幼儿德育教育过程要做到知、情、行的统一。其中“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也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道德品质成为幼儿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使我们所要求的品德规范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良好品行。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途径整合德育内容,晓之以理
1.与领域活动整合。领域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实践证明,在各个领域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尤其是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几乎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如:故事《雪孩子》里那个舍己救人的小雪人形象感人至深,散文《微笑》让幼儿明白了哪怕是一个微笑,也能给朋友送去快乐,《让座》让幼儿懂得了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情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与环境整合。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班级
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路径。我们有意识地将各种品德教育融于
班级的环境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弥散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可设立“德育之星”栏目,这个栏目中可设“我为集体做好事”、“我帮助了小伙伴”、“我会讲礼貌”等若干个小栏目。在每个小栏目中评出若干个“德育之星”,教师要为被评上的孩子在相应的栏目内盖上“星星印章”。每个月再根据这些评选结果来统计哪个孩子得到的“星星印章”最多,这个就可以当选为当月的“德育之星”。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个孩子内心潜在的向上性。
3.与生活整合。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指出:“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从儿童参与生活出发,离开了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目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挖掘品德教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感受、学习与体验。可以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自由活动中注重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的培养;游戏结束后,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品德习惯。
4.与本土资源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就天祝藏族自治县而言,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应当将本土文化与德育整合,设计开展“我爱家乡”等德育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到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去参观:认识天祝是白牦牛唯一产地;感受天祝三峡的秀丽风光;参观天堂寺的宏伟建筑;参观大同河、神泉药水等景观,进而让幼儿了解天祝的藏族风土人情;教幼儿学习优美的藏族;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各种图片,让他们通过语言、绘画、版面、录象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逐步激发孩子为家乡而感到自豪之情;教幼儿学习优美的藏族;让他们够过语言、绘画、版面、录像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与重大节日整合。一年当中有许多与幼儿相关的或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开展品德教育的机会。围绕这些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也是一条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三八妇女节”期间,可将妈妈们请进课堂,直接与幼儿面对面地对话,她们带来孩子成长过程的照片,声情并茂地向孩子介绍妈妈养育子女的辛苦,提出对子女的期望。孩子们则向妈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祝福;“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可以设计题为“参加劳动真光荣”活动,让幼儿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及其创造的价值,从而不断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是品德高尚的表现。“国庆节”期间,教师图文并茂地向幼儿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战士们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启发他们从小树立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的理想。
6.与家庭教育整合。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当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幼儿园德育教育想协调,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小活儿也由家务包办,减少了孩子自理的机会。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由此可见,幼儿园德育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想协调,才能使得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为促进幼儿德育教育做出积极努力。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从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德育训练。
(二)注重移情体验,动之以情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单纯地对幼儿说教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要真正使道德品质成为幼儿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这就要求我们将“知”与“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动之以情。实践证明,情感体验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就当地电视台跟踪报道的“烧伤的刘明明”事件,我们引导幼儿时刻关注电视新闻报道,介绍刘明明的病情和遭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情感换位:“如果你是小明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帮助”等,孩子们看到了小明明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情景,体会着她的病痛和无助,有的孩子同情的泪水夺眶而出,帮助的想法油然而生。
(三)走进社会实践,导之以行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是德育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否使幼儿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是品德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导行是德育过程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使导行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幼儿德育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径。即应当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让幼儿走出校园,参加适合相应年龄段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
总之,在全面事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全力关心,教育者积极努力。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
【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