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正在以我们可以看得见的速度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乡音,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我们警觉乡音的流逝时,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们主动担负起了方言传承的担子。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我们从环境的创设、集体教学、语言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午后的户外散步等活动中开展了生动有趣的地方童谣活动,为乡音的传承默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关键词:地方童谣;方言传承;幼儿园

  【分类号】G613.3

  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主体文明和哲学世界观,也方便全国人民交流。而方言和民族语言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的特色文明和哲学世界观,蕴藏着地方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载体,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常熟方言语调快而硬,像豆子滚落。方言虽然生硬难听,但还是有它独特有趣的地方。浓重的乡音,生硬快速里自有它独有的麦香气息,粗糙本真。

  《指南》指出:3-4岁的孩子应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然而,近年来,在小班开学初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即一半以上的小班孩子不会用本地的语言表达,半数孩子听不懂他人说的方言要表达什么意思。3-4岁幼儿的语音发展到了一个大的飞跃期,同样也是词汇飞跃发展的时期之一。如何把握住孩子语言发展飞速的这个时期,来传承方言呢?下面是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的研究。

  一、环境创设�D�D自制地方童谣图夹文,引发孩子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白茆地方童谣园本课程研究中,我们对图夹文诠释本地童谣进行了一些研究。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从《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中选取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文字形式的本地童谣,然后,为了便于幼儿欣赏和理解这些本地的童谣,我们把这些文字的内容用图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研究的成果展示到班级语言区,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们看到这些图片总会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着自己对图的理解。也就是这些适合孩子的地方童谣图夹文图片的展示,激起了孩子说的兴趣。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适时地介入孩子的阅读和讲述中,和他们一起来说说图片里的事情。方言就在这里进入孩子的阅读。

  二、地方童谣课程走进语言集体教学,延伸在语言区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白茆山歌可谓是一本很珍贵的教科书,但是现今山歌传承人大多年岁以高,“肚里山歌装满箩”和“山歌声声汇成河”的盛况,要想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需要新的传承人;山歌文化要想不断适应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需要新的传承。在这样时不我待的情况下,我们把山歌引进了幼儿园的课程中,从白茆山歌的童谣部分着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白茆特色的本地童谣园本课程。

  以小班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为例。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原始内容仅两句话,即: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就在这简单的两句话里,包含了方言词汇:“姆娘姆娘”“黄狗罗罗”,更包含了一个品尝美味的情境。品尝什么美味呢?结合小班活动《苹果》,我设计了小女孩(小细娘)、小男孩(小猴子)吃苹果,黄狗(黄狗罗罗)看见了羡慕(眼热来)这样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过程。

  然而方言的传承不是几次童谣集体活动就能完成的,所以集体活动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只是打开了幼儿学说方言的一扇门,之后的延续活动在语言区展开,孩子的方言词汇不断增加。

  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在语言区里的延伸活动:

  ●借助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进行动物的替换,丰富方言词汇:“小花猫伲”“小羊妈妈”。

  1.教师:“喵喵喵,谁来了?”出示小猫(小花猫伲)图片 “用白茆话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见小猴子吃苹果,小花猫伲说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眼热来。)小花猫伲,守一守呗嫩好吃吃。”

  2.教师“咩咩咩,谁来了?”出示小羊图片(小羊妈妈)“用白茆话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见小细娘吃苹果,小羊妈妈说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眼热来。)小羊妈妈,守一守呗嫩好吃吃。”

  动物主角的替换,给幼儿说童谣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孩子的方言词汇得到丰富。而且,这里教师预设了一个情节: 守一守呗嫩好吃吃。这个情节的预设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这里是等一等吃好吃吃。

  ●动物、食物匹配。

  教师出示食物图片肉骨头、小鱼、青草。

  1.教师:“小朋友喜欢吃苹果,黄狗罗罗喜欢吃什么呢?(肉骨头)”请幼儿给黄狗罗罗送肉骨头。“吃到了香喷喷的肉骨头,黄狗罗罗开心地说: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开心来。”

  2.教师:“小花猫伲给它送什么好吃的?”(小鱼)请幼儿给小猫送小鱼。“吃到了鲜美的小鱼,小花猫伲心里怎么样?(开心)”鼓励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说说小花猫伲的感受: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开心来。

  3.教师:“快来给小羊妈妈送好吃吃吧。”请幼儿送食物。“吃到了鲜嫩的青草,小羊妈妈开心地说,孩子们开心地说: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开心来。”

  上一个环节是“等一等吃好吃吃”,这个环节是“吃到了而开心”,孩子们把食物图片送给小动物,就像真的给小动物吃了它??爱吃的食物一样,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

  至此,一首崭新的白茆童谣诞生了。

  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由原始内容“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变为下面的内容:

  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开心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开心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开心来。

  幼儿的方言词汇学习从先前的“姆娘姆娘”“黄狗罗罗”两个,到现在的“小花猫伲”“小羊妈妈”“肉骨头”“小鱼”“青草”等,方言词汇在累积中得到丰富,情感的体验也从先前的不得食物而眼热到后来的得到食物而开心。

  在幼儿有了童谣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后续又自制了童谣手偶,这种根据童谣内容教师自制的手偶投放到语言区,使得孩子们说童谣的兴趣倍增,在手偶操作中童谣说得朗朗上口。

  三、总结

  当然,在《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中,还有许多适合孩子们说的白茆童谣等待我们去发掘。我们相信,更多的白茆童谣在教师精心设计后会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白茆地方童谣会在孩子们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唱响,白茆地方童谣在我们的努力下会得到传承与发展。

【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