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D0463(2016)15�D0122�D01
一、区域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在学习中能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需要感知雨,就应给幼儿准备雨伞或雨衣、雨靴,下雨时可以让幼儿在雨中散步,等等。
2.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应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组织幼儿谈话活动,起初的主题是环保问题�D�D乱扔垃圾的问题。后来,谈话延伸到新话题�D�D“北京申奥”,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教师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引导幼儿讨论决定在墙壁上制作“奥运主题墙”并制订了计划。这个活动让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真正发展了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原则。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了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二、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创设“变化”的环境
1.根据需要,增减变化环境材料。不同年龄的幼儿呈现不同的年龄特点,要为不同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材料,并随着时间、兴趣的变化而有所增减。如,在主题《新娘新郎》的“大酒店”中,我提供了一系列的果塑作品的照片,活动后,部分幼儿在记录本上记录了盘子中装着菜的标记,并且告诉我他们需要一些饭店中厨师叔叔已经完成的美味佳肴的图片,这样才是真正的厨师。于是,笔者从书上裁剪了一部分,第二次活动时在该区域的环境材料上进行丰富。第二次活动后,孩子们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变化中,材料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环境,真正发挥了作用。
2.共同收集,积累变化的环境材料。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对幼儿来说就是吸取信息的过程。如,在“爱祖国”的区域创设中,幼儿对祖国的青铜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找寻这方面的资料,共同布置环境。很快有的幼儿带来了多彩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的图片,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青铜器的悠久历史,有的拿来了自己外出和青铜器的合影,有的甚至拿来了自己家中爸爸妈妈珍藏的陶瓷器和一些茶杯茶壶之类的容器,他们围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在这种积累变化的环境发展了孩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创设“自主”的环境
1.自主设置区域。在设置区域时,应该一改以往教师说了算的现状,本着尊重的原则,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来设置区域。如,在“人们是怎样工作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参观了修理铺等工作场地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班级中设置哪些区域呢?这些区域怎样摆放又是最合适的呢?有的说,我们把修理铺开在走廊上,因为修理铺敲敲打打的声音比较吵;有的说美容店和理发室可以成邻居,因为这都是关于打扮自己的……大家众说纷纭,最后,我们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集体分析、规划,综合设计各区域,努力做到合理又方便。在自主设置区域的过程中,幼儿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角,他们的合作、综合分析、空间思维等能力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自主选择区域。幼儿对同一内容或同一问题有多方面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同一主题活动中应创设同质异形的多个区域,让作为主体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是,在这个全开放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应有一定的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如,小班以形象实物刺激为主,让小班幼儿看小脚印知道区域人数;中班以替代物为主,如插牌进入,当区域中所有小袋子都满了,则表示拒绝进入;大班对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和学号比较熟悉,在进入区域的表格上签学号进入,表格上的数字则表示该区域可容纳的最多人数。这种既自由又受一定约束的进入方式,能使幼儿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进行快乐学习。编辑:王金梅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