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37-02 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生活艺术,集感知能力、审美熏陶、体验乐趣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广泛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所接受。陶艺教学活动作为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且有着传承民族工艺文化的价值。尽管如此,据笔者观察,陶艺教学活动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教学活动的评价形式存在较大问题。
陶艺教学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怎样,教师如何检验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幼儿如何反馈活动情况,这就牵扯到教育学中的评价体系,如评价手段、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如果没有评价手段或评价内容,教师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就只是蜻蜓点水,就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幼儿的语言表征、动作表征、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不可能真正提高。
第一,陶艺教学活动的评价原则
1.多样性原则。
陶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的达成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活动客体的特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内向沉稳,或开朗豁达,或活泼调皮,或寡言少语。个性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要用多样性的原则评价幼儿的陶艺创作活动。此外,陶艺活动本身也有差异性,如《生日蛋糕》、《种花》等,这些内容都是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熟悉而有一定经验基础的。
2.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指的是评价幼儿时必须将幼儿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客体去考虑,而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幼儿。如在陶艺活动《小兔乖乖》时,小雨表现得不好,没有感,且动手能力较差。作为教师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小雨,不能认定小雨就是一个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之所以运用动态性原则评价幼儿,是因为任何一个教育对象都是变化发展的,且每个幼儿都有其发育高峰期。
3.整体性原则。
陶艺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陶艺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幼儿能力的全面性。评价幼儿的陶艺活动,教师必须要将陶艺教学活动序列化,从“生活主题”、“想象主题”、“动手能力主题”、“主题”等形成序列,评价幼儿时一定是着眼于陶艺活动的整个过程、整个序列,而不是通过一个主题,便判定这个幼儿的能力。此外,有些活动形式本身距离学生较为遥远,且又超越幼儿的认知水平,所以在评价时要将全班的幼儿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核,整体观照。避免以偏概全,或者管中窥豹。
第二,陶艺教学活动的评价形式
1.自我评价。
进入大班,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并且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幼儿在自我评价时,教师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要提出一定的目标和标准。这样的话,既能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又不至于使幼儿的个性过于膨胀。
2.小组评价。
在陶泥教学活动中,作品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部分老师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就匆匆收拾场地,匆匆讲评作品。但是,通过多次实践,笔者改进了评价方法。在每次幼儿制作陶泥作品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用手机拍下孩子的作品。在活动结束后,将班级幼儿分成四个小组,集中评价。这样的评价,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提高评价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在评价《快乐的毛毛虫》时,小组的幼儿之间不时地传出开心的笑声。这种小组合作的评价形式,确实能促进幼儿在不同层面的提升。
3.过程性评价。
儿童的陶艺制作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游戏过程。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陶艺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适度评价或者鼓励会给幼儿带来游戏的动力。如笔者在组织陶艺活动《海底世界》时,孩子们在揉、敲打、弄碎、拉长、分块等操作活动中,能学习到有关技能、体验海洋世界造型的感觉。这个时候,笔者通过“你们真棒”、“太厉害了”、“继续加油”、“让我们试一试”等评价性语言,指出幼儿的探索方向。多鼓励、多表杨、多接纳、多欣赏,适时的评价,既能提升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孩子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龙信幼儿园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陶艺教学活动的评价机制纳入教学环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陶艺作为幼儿园手工活动的一个内容,不但有着独特的美育作用,而且还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愿陶艺这一朵小花在龙信幼儿园绽开。
【幼儿园陶艺教学活动的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