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学前数学研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yNDQ5ODQxOQ==&mid=2247484221&idx=1&sn=9b1f875726ed60b5d18a2ba50b890204
教师观察与支持
幼儿数学思维培养
· 儿童在活动中到底学习了什么?
· 儿童完成了某个数学任务就一定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吗?
· 设计感太强,儿童参与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如何激发自主?
· 规避了很多现实干扰的操作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有些远?怎么办?
Part.01
专家说
如何促进思维有逻辑、阶梯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孩子在参与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学习品质)?
汪苑
·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一幼 教科研副主任
· 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 主持并参与多项市区级儿童数学课题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
· 西城区第四届百名英才优秀青年人才
· 西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汪苑老师日前于【儿童数学素养的前瞻视野与深度实践研讨会】上指出:
【自主】并不是意味着完成任务或机械记忆和练习,而是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思考、在猜想、验证、调整的循环过程中,不断累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经由成人帮助,引导探索发现感性经验中的共性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提升,形成抽象的概念。
Part.02
专家说
幼儿的数学思维的学习只能是上课吗?只能是集体上课吗?
生活和游戏 为幼儿提供了大量非正式的学习经验,它对幼儿数学学习的意义有两点:
1、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积累丰富的经验基础;
2、为幼儿提供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幼儿巩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和正式的数学学习比起来,非正式的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是随机发生的,游戏又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从量上,更丰富,从质上,更多样。与此同时,非正式的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也不同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解决活动,它是在真实的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因而最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机,积极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运用策略、发展数学思维、也最能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有用
目的:激发教师关注非正式数学活动对幼儿数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而不将重心放在集体教学活动上
Part.03
专家说
如何支持 “教师反思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观察与支持”【教研/对话可能需要做什么?】
以和老师共同备课为例:
1、找孩子去试
2、和上课教师对话、找更多人一起对话
3、逐渐累积对数学相关经验的新认知
4、反观幼儿园数学教育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顾问老师,加入交流群,免费获得议题完整版内容,以及更多专家议题观看视频,还有机会收获专家议题PPT以及更多优质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