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DING ●
读书、反思、实践–
深圳市第五幼儿园教研交流活动
对教师而言,读书、学习、思考和实践,一个都不能少!学习什么,思考哪些问题和具体如何做,都离不开读书。
——袁方正《教育的希望在读书》
01
共读与分享
4月,我园进行了本学期系列读书活动的第二场。本月我们共读的书是《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这次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读书分享,更重要的是一次基于书中理念的教研交流活动。
《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Susan Stacey。本书主要介绍了探究性主题开展的基本过程,并从环境创设、教师支持、观念转变等多个方面呈现了如何让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理论和方法。本次的教研交流活动由我园读书小组第二组负责。
读书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读完一本书之后似乎只是在我们头脑中留下了一点印象而已,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如何将读书、反思、实践结合起来是我们小组思考的主要问题。经过多次的讨论、教研,我们组决定将读书分享、教育实践、教研交流整合起来,借鉴微格教学的方法将书中的教育理念用教育场景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大家一个直观的表征,促使大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将读书的效果落到实处。
我园对这次教研活动非常重视,还邀请了福田区督学第三十责任区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本次活动,希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交流中去,让片区幼儿园的老师们也能受益。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第二小组对《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内容的分享;接下来是第二小组根据书中的理念,结合我园的具体情况,展示一个探究性主题活动开展的全过程;最后,片区幼儿园教师与我园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展开教研交流和分享。
02
读书分享
读书分享的任务由龚方刚老师担任。龚方刚老师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这本书的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书?
●物理环境创设
●精神环境创设
03
课程实践
《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幼儿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作者Susan Stacey更多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创设支持幼儿,推进幼儿积极探究的环境,以及如何开展幼儿探究活动。展现了教师如何一步一步的通过观察、记录、思考、回应、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幼儿的发展。
PART-01
在读书分享之后,我们借鉴微格教学的方法,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向片区同行展示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后,如何创设环境,一步一步的激发、支持幼儿探究的全过程。
PART-02
本次探究性活动的主题是《搭建小木屋》。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考虑到书中的理念如摆弄材料、拥抱不确定性、引导物与刺激物、档案记录、讨论与回顾等。
PART-03
04
教研交流
我们不仅想要真实的展现孩子的探究日常,我们更想展现阅读学习后的反思、理解,以及支持幼儿积极探究的教师行为。同时通过向片区展示,使得更多教师参与教研,形成学习共同体。
PART-01
现场教研采用分小组讨论的互动形式,研讨气氛饱满而热烈,在分享中共同成长。
PART-02
让他们围绕问题而教研,在探究和发现中获得更大的快乐!让我们携手吧,共同学习,共同前行,成为幼儿成长路上最好的守护者!。
05
反思
教研交流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反思没有停止,我园教师随后都写了反思,展示自己的收获。相信我们的学习、反思最终会落实到实践中去,提升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李纯老师:
带着问题与思考,我们一起阅读了《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这一本书,和片区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读书分享会,别具一格的读书分享形式让大家脑洞大开,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对于创设一个支持幼儿探究的物理环境有以下启发:1、创建一个吸引教师与幼儿一起思考和合作的环境,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物理空间,调整以适应幼儿的学习方式。2、考虑幼儿和教师都是教室里的主角。3、幼儿和教师都有权获得舒适感、自由感、效能感,对环境的思考和采取的行动就会围绕这个考虑而创设反映你的价值观、理念和幼儿需求的物理空间环境。4、我们要时刻牢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审视有关早期教育环境创设的“旧脚本”,多问问幼儿需要什么。
教师在支持幼儿探究过程中需要做出的改变:1、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该仔细的观察,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观察幼儿实际操作材料的情况。2、给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有趣的材料和充足的玩耍时间,让他们与材料和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3、保持自身的好奇心,激发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拥抱未知,改善我们的教育实践。4、持开放性的态度,学会接受变化,走出舒适区,并重新思考现状,向幼儿学习,跳出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固有思维模式。5、真正以幼儿为中心,具有反思精神。把“尝试”的理念引入课程,和幼儿一起去漫游,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入教室环境,让探究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去生活、感受和改变。
陶丽亚老师:
通过阅读《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1.儿童的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就是通过操作、实验,与环境材料的互动,采用游戏的方式,发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这也就是指南中的要求,让幼儿去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
2.教师创建、支持与合作是推动幼儿探究深入开展的主要力量。在精神环境创设中,其中冒险就是拥抱失衡,打破常规拥抱不确定性的能力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我非常赞同。
3.最后是建构学习共同体,大家建立共同愿景、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的学习型团队,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吸收和反思,获得共同发展,这样的团队共同前行,共享共生共成长,一定会走得更高更远。
冯一老师:
《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这本书从幼儿探究的多种形式出发,向我们分享了如何创设幼儿园探究性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提供一个促进幼儿探究的物理性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开放性、丰富性、灵活性,除此之外,这个环境要充满足够多的吸引物和刺激物,能够支持儿童持续的重复、回顾和探究;2、要允许幼儿用“新颖的甚至冒险的”方式去使用材料,这是我们尤其需要调整和注意的;3、要注重教师和儿童的学习共同体身份。环境不只是儿童的环境,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意图的思考和研究材料、倾听和陪伴儿童的游戏、学习,能够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提供恒久的动力;4、善于运用档案记录支持教师之间共享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足迹,支持家长理解儿童的学习和探究的进程,并最终服务与儿童的探究和学习。
莫小兰老师: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分享组成员用别开生面的表演形式,抛开了“你听我说”或者“我说你听”的方式,以及组长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书中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也是我参与过的最有趣的一次读书分享活动。探究式、互动式的环境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也让教师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内容是“拥抱不确定性,跳出舒适圈”。是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教师产生不适感,但我们如果愿意大胆地尝试以探究为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的兴趣,支持他们使用新颖的或“冒险的”方式使用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越来越轻松面对失衡。倾听他们、支持他们、激励他们,这定会让我们在学习之路与幼儿并肩前行!
皮琨老师:
我们以往做的档案当然是希望做的很精美,为孩子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瞬间,包含照片、作业单、作品,但记录和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的并不多,往往出现的是成果的展示,过程较少的呈现。当目的的不同,实施的方法和呈现就会不同,如果以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档案,更多的可能是对孩子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支持,不但有教师的记录,还有孩子自己的记录,方式方法不受局限,可能我们也会通过文字、照片、绘画的方式方法,但呈现的却是探究和研究深入发展的过程,从问题的发现,到过程方法,最后得到的收获成果,具体活动有具体的不同记录方式。在书中教师的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另一种档案记录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丢掉“要让档案记录看起来很漂亮“的想法,这个老师是将空白的白纸放到教室的各个地方,老师在与孩子一起工作或者休息的时候随时就能够将想法和教室里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老师能做到的是及时的更进幼儿的活动,尽可能的倾听孩子,在探究活动中,新的想法不断的涌现,并通过老师的纸笔展示和留住,档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将幼儿与之前的游戏、思考联系起来,而去支持幼儿的探究性的学习。
韩玲老师:
我非常喜欢冒险这个环节的话题。冒险是个有挑战性的话题。老师需要擅长通过观察他的学生和倾听他们的思考来识别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方向。举例我们提供的材料:之后老师们分工了解幼儿的需要、观察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能适应幼儿的发展的需要从而进行调整。例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张有颜色的色纸: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发现幼儿不仅可以看实物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挑战了看对方或者是户外。这时候我们老师就需要给与幼儿冒险的环境。走出户外。最大的冒险是走到户外。因为在户外没有预先设定的因素。很多的发生都有可供性(环境的物理属性与个人的兴趣、想法、意图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探索机会的产生。所以有时间可以组织户外的活动,不一定是学习时间也可以是周末亲子互动时间。当然我们老师需要给幼儿在户外有危险的遇见性,不会去规避危险。
我们多以幼儿的想法为重,放弃自己的想法。多使用批判性思维、从而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学习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习能力已然成为人类重要的生存能力。评判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关键不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对知识的整合、建构、迁移,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深度学习能力——引用自然教育何秀英教授的话!
李美慧老师:
当我们开始设计教室环境时,首先要想到:这个空间属于谁?怎么体现出谁是这个空间的主人?教室这个空间属于幼儿与教师,我们要让孩子在这个空间里获得安全感、舒适感、自由感和效能感。满足以上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展开实际行动。空间的规划设计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教育观、价值观、理念等,细节的设计也要体现出儿童的生活性和文化性。
环境和材料的设计,书中提到设计一个充满“吸引物和刺激物”的环境。吸引物是什么?书中指出的吸引物是指能够吸引儿童兴趣的材料,教师提供一种材料,从这份材料中对孩子是否进一步支持或深入的探究,做出判断。幼儿可能需要,也许不感兴趣,也许是难度较低。
刺激物则是指,更加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或者活动(是一种不同寻常或者是令人费解的,引发思考的一种材料)当孩子对一个想法或者材料表现出兴趣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做出改变推动活动更进一步(书中34页的案例可见)。我们操作时也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使用材料、回顾、重复和探究。
洪泓老师:
通过学习《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这本书,我感受到作者传递出的新颖理念。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从创建、支持、合作三个方面探究了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问题,创设一个支持幼儿探究的室内外游戏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安全的同时,提供一个支持冒险的环境。我们应当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除了有创新意识,更要能让孩子动起来,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为幼儿提供互动的场所,而应该更加注重提供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环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体现环境的趣味性和实操性。教师不仅仅是引导者,更应当是孩子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在多元的环境中,让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一种生活方式。
张琳老师:
《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让孩子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这本书让我们理解了在幼儿探究活动中,几乎任何技能都可以在探究活动中产生和得到改进,在探究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来学习问题解决合作,读写数学科学,艺术表达等技能,我们不需要遵照既有的教案,或者检核表,只需要跟随幼儿的想法,然后观察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学习能力,有时自然而然的,会有一些机会,让我们通过与幼儿1对1或小组合作,来鹰架他们学习这些技能。当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着应对,难免出现的挑战时,他们不仅可以建立起自信心,还可以逐渐学会合作与思考。
刘丽娥老师:
通过阅读《幼儿园探究性环境创设》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探究?教师如何创设一个支持儿童探究的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探究的环境既是指有准备的、有丰富多样的开放材料、充满吸引物和刺激物的物理空间,同时也包括能激励幼儿探究的情感环境。如果教师能好奇幼儿的好奇,珍视幼儿的问题,并能用支持者、参与者、学习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一起冒险,一起拥抱失衡和不确定,这样探究才有可能发生、持续,并向更高水平发展。书中的最后一个章节是三位教师在班级中支持幼儿进行探究的具体实例,它向我们展示了初次合作的新老教师是如何建立彼此信任,并与幼儿一起进行深入探究。
文稿 | 邓柳娇 龚方刚 蒋旭
排版 | 龚方刚 冯一
初审 | 史涛丽
终审 | 王思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