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春日读书兴味长 休负春色惜时光
SPRING EQUINOX
线上分享,互相学习
读书是是一种充实和感悟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动与静互相交替的图书分享会,让老师获得不同的收获和感悟。结合课程设计思路,老师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线上分享。
蒋旭老师:
通过昨天的读书分享活动,于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分享的小伙伴们!通过学习让我对自然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儿童天生就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他们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倾听自然的细微之处,并随之而动。作为教育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我们可以欣赏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抛开固有观念,用所有感官倾听儿童的诉说。让儿童沉浸在自然中,自主探索将要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并相信,无论情况或结果如何,都是自然天成,顺理成章的。
刘丽娥老师:
这本书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幼儿园。儿童需要自然,并且和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果附近没有森林、公园、小溪、河流等等丰富的自然环境,还可以进行自然教育吗?自然无处不在,在贫瘠的环境里,你仍然可以找到自然,拥抱自然。比如一场雷雨、一只在花朵上采蜜的蜜蜂、影子、阳光,空气,泥土,只要是真实的生活,结合我们实际可用的自然空间,都可以开展我们的探索,也能追随儿童的探究线索并支持儿童的发展。成人的角色:教师以参与者、指导者、支持者和活动伙伴的角色与幼儿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最重要的还是“在场”,成人需与儿童调成一致的“频道”,找到倾听和鹰架之间的平衡。
皮琨老师:
在对书本精读并参加读书分享后,对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自然教育是让孩子们由兴趣、认知、实践过渡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孩子通过参与、探究、分享等方式主动学习,感受真实的探究过程,表达真实的探究体验,产生个性化,多元化的经验,促使幼儿养成主动参与,乐于发现,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问题,活动源于幼儿生活,价值体现于探究过程,是自然、开放、动态的。在大自然中幼儿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学习,获得发展,让幼儿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体验和学习到室内实施不了的知识和能力。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龚方刚老师:
人类是自然所孕育,自然不仅是人类的存在的家园,更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看完这本书我无数次回忆起我的童年:在林间听松涛阵阵,在田野里看油菜花盛开,在山间采摘野花野果,在小溪摸鱼捉虾,在茶园品尝茶花蜜的甘甜。虽然背井离乡多年这一切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在苦闷、彷徨时给我精神的慰藉。
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力量,这种力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利用和改造自然层面,忽视自然是孕育人类的家园这一基本原则,肆意破坏自然,造成环境问题;在精神层面,人类与自然的联结越来越不紧密,甚至成为技术的奴隶,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难以维持。
而要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关键在于教育。自然主义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在于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思维,更为重要地在于为儿童建设自然精神家园。
韩玲老师:
我们为什么在学龄前要让儿童去亲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可以赋予儿童具有更强的运动(奥运会),想象,创造力(诺贝尔获得的基础)可以降压(神经病的药方)注意力及缺陷障碍(家长抓狂的)好奇心(学习的动力)交往(长大后交往的工具)。让我们热爱自然,奔向自然!!感受大自然!
洪泓老师:
通过几位老师的分享,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美丽季节里,深入理解学习森林自然教育。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季交替中孕育着万物生灵,它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在自然当中,运用自然物巧妙地结合在孩子们的活动里,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给予孩子多种表现形式。就如同我们欣赏一朵花在自然中的样子,那是自然的美、无私的美。大自然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儿童观察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天然课堂,让孩子孩子爱上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李纯老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寻户外自然学习。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深深的了解到自然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而自然教育也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几位老师分享了书中介绍的如何关怀自然,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活动;比较了自然幼儿园与森林幼儿园的异同,让我们了解了自然幼儿园的价值观和自然教育的各种理念。读完这本书确实思路大开,也有了一些想要去实践的奇思妙想。莫老师就用她自己读完这本书和学完了石头母鸡幼儿园自然有效学习的课程以后给自己孩子在家进行的一些自然实践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都为她孩子感到幸福。陶老师主要从自然教育的安全角度去分析、讲解了在自然教育中如何对待安全教育这一方面。书中观点是:我们要强调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而不是消除安全。作为自然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这种理念和意识。
邓柳娇老师:
这本书扩展了读者的教育思路,打开了自然教育无限延展的视野,在一场场顺应自然的游戏与探索体验中,展现出潜藏在每个自然活动中的各种知识联结,作者真诚的演绎尊重一切的自然存在,视觉更重视贴近孩子的心灵,重视孩子的天性,让读者更易读懂孩子行为背后蕴含的行为价值与意义,自然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成人都具有天然的归属感,给了我们在自然教育的课程探索上很好的指向性。教育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与自身的教育环境对接、提取、适应本土落地发芽。如书中的观点:没有危险才是真危险。这观点我非常认同,但实施过程真没那么的清风霁月。也正如我们即将实施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能会遇到教育认知和实施形式相互拉扯的困扰,究其原因,来自于家庭的传统育儿观念,没有与现今的自然教育理念同步。
张琳老师
未来
让我们继续与书为伴
收获且行且思的快乐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李美慧
排版:李美慧
辅稿:冯一
初审:史涛丽、陶丽亚
终审:王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