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有趣的糖画
缘起
有一种糖,好看又好吃,它就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
在班级生活区,孩子们围着制作糖画的工具在讨论:这套工具该怎样使用?它能做成什么样的糖画?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决定一起探索糖画,快来看看吧!
认识糖画
1
生活中有哪些糖呢?
你吃过哪些糖?生活中还有哪些糖呢?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糖果。
2
糖画是什么?
有一种糖,被人们称为“甜蜜的美术家”,你们猜猜是什么糖呢?
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发现糖画是我国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用糖作画,是糖亦是画,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这下可以动手探究制作糖画啰!
以幼儿感兴趣的糖为着力点,贴近生活实际,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与支持。鼓励幼儿和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共同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糖,并让幼儿将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糖画,丰富生活认知,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制作糖画的兴趣。
制作糖画
1
什么糖可以熬出糖浆?
需要什么糖才可以熬出糖浆呢?博文提出了“做实验”的想法。那要用哪些糖做实验呢?什么糖能熬成糖浆呢?
实验
记录
孩子们分组进行了实验,通过对比各组的糖融化时间的长短,观察糖融化的状态,大家发现红糖和白糖融化的时间最快且都可以拉丝,而且白糖煮久了会变成焦糖色,便于观察糖浆的完成情况。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白糖可以制作出糖画。
2
白糖和水各需要放多少呢?
制作糖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和糖的比例,那水和糖各需要放多少呢?第一次实验,洋洋不小心加了太多水,导致锅里的糖迟迟没有“冒泡泡”。
但孩子们没有放弃,这一次,洋洋少量多次往锅里加水。5分钟后,锅里开始“咕嘟咕嘟”冒出许多大泡泡,一阵阵焦糖味扑鼻而来,大泡泡慢慢变成了许多小泡泡,糖浆就这样熬好啦!
3
一探糖画
教师决定趁着烹饪日,让孩子们试一试做糖画。
4
糖画图案有哪些呢?
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发现古代糖画的图案有龙、凤、花、鸟,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代表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5
再探糖画
糖画的图案成了孩子们最近的热门话题,他们很想完整地制作一次糖画,用糖浆亲手画出自己心中的图案。
因此,教师决定和孩子们再一次来到生活区探索糖画。
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手中的糖浆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小云朵、小汽车。他们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糖画作品。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他们通过自主猜想适合做糖浆的糖类、分析实验现象、讨论糖画的图案、判断白糖与水的比例,获得了有益的直接经验。幼儿在实验中尝试制作记录表,反复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经验,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举办糖画会啦
1
设计糖画会
最近,班级里充满了糖画的甜味,路过的教师说:“我们好像进了糖画展览会一样,我都想拿几个来尝尝。”小宝提议道:“那我们开一个糖画会吧!”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那糖画会怎么举办呢?
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一起制作了糖画会的记录表。孩子们有的在确定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有的在确定糖画会开展的时间,有的在确定糖画会开展地点……孩子们还设计了邀请函呢!
2
举办糖画会
瞧!小主人们为大家准备了宽敞的地点、整齐的座位、可爱的糖画。他们分工明确,有的站在门口迎接客人,有的在带客人入场,有的在舞台上做准备,可真神气!
开场采访
作品观赏
两位小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糖画的制作过程,大二班的小记者、小引导员带领客人们有序观赏了糖画作品。为了向客人表达我们的心意,孩子们还将自己做的糖画赠送给了大家。
教师感悟
“有趣的糖画”活动以幼儿最喜欢的糖为切入点,基于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一次次实验中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发现,在快乐中感知、学习,充分解放幼儿的双手和感官,从真实的、可操作的活动中,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幼儿认知水平、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END-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