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朗读:陈卓

前几天晚上和几位家长做了个“如何选择暑期班才能应对中考分流”的论坛。在聊天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参加论坛的几位家长意识层面已经和前几年的家长们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国家开始出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了,当时这个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还觉得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我看到多个大型连锁机构被罚,央媒毫不客气的批判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之后——才意识到,国家动真格的了。


首先我要阐明我的态度:我并不反对校外培训机构,我只反对以圈钱为目的的不良机构。

为什么我并不反对校外培训机构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校外培训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兴趣培养;另一类是知识传授。兴趣班自不必说,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显然不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孩子有个兴趣爱好啥的,咱也教不了,只能请专业的人来教。


知识传授其实也差不多。作为公立学校的老师,我很清楚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不管怎么改革,都必须是面向大众的,一个班的学生不论接受能力如何,都必须进行统一的知识传授。“吃不饱和吃不了”肯定是同时存在的。如果说“吃不饱”的那一批孩子,自学也能成才;那么“吃不了”的那一批,自学恐怕就很艰难了。实际上“补课”这个东西,最早也是为“学困生”创造出来的。


以我自己为例,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其实我一个都教不了。有人肯定要说:“你尽瞎说,小学的那点东西,你能不会?”和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全会,不现实;全不会,不可能。”那我为什么说我教不了呢?因为“会做和会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大家应该都有辅导作业被气的七窍生烟甚至动手的经历吧?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1、自家孩子,太熟,下得去手;2、家长不会教。


再次请出我的教育口诀:“一遍两遍等于没讲,三遍四遍有点印象……”教书这么多年,同一道题目我们都要讲4遍以上学生才会产生普遍印象,同类型的题目……估计得8遍,那不同类型的题目?真是说多了都是泪。


学生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教师也是有自己的职业素养,所以不论学生问的问题多简单,次数再多,我也不会着急上火。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三遍基本上就是极限。综合以上两点,我觉得辅导班的存在,真的是很多家长的“降压药”。


第二、孩子没人带。尽管在我的问卷调查中,真正因为孩子没人带而给孩子报班的家长只有四分之一,但是考虑到问卷受众的局限性,这个比例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肯定是只高不低。没人带孩子,安全都成问题,更别说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了。因此,培训机构更多时候,是解决家长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其实培训机构完全是“应家长的需求”而生的一个产物。但是这个原本是为了“排忧解难”而生的“活雷锋”怎么就混成了“剥削”家长和孩子的“黄世仁”了?


资本参与的后果。


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社会分类,我觉得应该划到“服务业”这一栏。但是现在大家将培训机构更多的定义成了“教育类”。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区别非常大。


服务业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是上帝,客户的需要就是他们业务的风向标,客户满意就是他们的宗旨。教育行业是什么?是以给受教育者提供必备的教育内容,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与合作等等”。


教育是国之根本,关乎国家的未来。教育行业必须是由国家直接下辖的“良心行业”,所以说教育行业是不可以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但是服务业不一样,服务业卖的就是服务,赚的就是辛苦费,没有利润,是不可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的。


培训机构因家长的需求而生,为家长的需求服务,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是资本的参与,让这个行业,变得“唯利是图”。大家应该发觉了,各种关于教培的广告似乎一夜之间就到处都是了,广告是要钱的,很多大型教培机构居然拿出投资以及收入的50%以上来打广告,甚至有的机构广告费用占到了80%。那么广告费究竟有多少钱呢?仅一家知名培训机构一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就高达几十亿。


说实话,换成以前的我,肯定觉得——是不是傻?几十亿干嘛不好?打广告??NONONO,显然小丑是我自己。资本运作者怎么会傻?先期的投入就是为了后期大量的圈钱。而这些广告的出现,真实的目的其实是在——制造焦虑。


家长们变得越发的焦虑,就越容易病急乱投医——广告,恰到好处的给了家长选择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生源实际上是大量的流入了大型连锁机构。小机构或者私人机构往往靠人传人的口碑撑着。问题是市场就那么大,大机构烧钱把市场都占了,最后市场被垄断了,所有人都会变的被动。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国家这次要大力治理不合格的教培机构了吧?正因为国家的打击,很多教培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多小型的私人机构也受到了波及。但是我觉得,不合理的大型机构倾覆,实际上是很多小机构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还是会留给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变通的机构负责人。


第三、孩子校外生活的时间段,对家长来说是永恒的挑战。我们小时候,放学放假都是在外面浪。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哎,实惨。每天奔波于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最后的结果是“孩子觉得很累,家长觉得很贵”。


作为一个10岁男孩的家长,一位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我想说的是:时代不同了,一个孩子如果真的在校外生活的所有时间都“疯玩”了,恐怕也会有点跟不上时代发展。所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觉得孩子多学点东西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方法错了。


比如“幼小衔接”和“小升初”。很多家长会说:“幼小衔接和小升初不先学一遍,上学跟不上。”可是把学习当成机械训练,认为可以“熟能生巧”的话,那不眠不休的刷题就能上清华北大了,不是吗?


以“幼小衔接”为例,什么样的孩子需要上幼小衔接?我觉得家长自己能感觉出来,比如:像我儿子一样语言发育比较迟的孩子;有些小姑娘,伶牙俐齿的,其实是能跟上的。看过我前面文章的家长应该都知道,我儿子是完全零基础入学的,在一年级的早期,也是拖的很惨,若不是我一直跟着,估计更是惨不忍睹。所以我就一句话:“要么钱受罪,要么人受罪”。但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旧不会把儿子送进现在的幼小衔接班。理由请大家往下看。


幼小衔接应该怎么教?我从规律角度来分析:既然是衔接,那肯定不应该教一年级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上学后的专注力受影响。小孩子坐在教室里唯一的理由就是——好奇心。学过一遍再上学就像坐在电影院里被剧透了结局一样难熬。所以我觉得“幼小衔接”应该是一种启蒙教育,那启蒙什么呢?应该是帮助孩子获得学习小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数学,不应该是学加减乘除,而是应该学习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终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汉语拼音,我感觉认识这些字母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拼读出来。所以我就在设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把这些字的拼读教给他们。注意,只是教拼读发音,至于发音和书写的关系,应该是小学以后再建立起来。


看到这里,可能有家长会说:“那这样学完了,到小学的时候如果还跟不上呢?”现补!相信我,查漏补缺本来就是学习必经过程,没有任何学习是一劳永逸的。


在这里我想再和大家提一遍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来简单的阐述一下“最近发展区”:一个一米高的孩子,伸出手,最多能够到1.5米高处的东西。这就是他的自身水平。如果这时候家长把高处的东西拿给他,或者将他抱起来,那么这个孩子的自身能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那么如果这时候家长告诉孩子可以用凳子或者直接给孩子搬个凳子,孩子会在凳子的帮助下拿到1.8米或者更高处的东西。获得了一个能力——知道爬凳子可以到达高处,但是这个属于简单的知识灌输,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建立起“高度”这个概念,那么他就会知道:“不论是石头、凳子还是梯子,都可以帮助我到达想要到达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获得能力的人就是孩子成长的支架——大家看出来没有?孩子能否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支架非常重要。


把学校的知识比喻成水,那么孩子就是盛水的工具。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要做的,其实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将孩子的综合能力进行“扩容”。一个各项能力都很强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但是提升综合能力这件事,家长自身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别说做孩子的支架了。那么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心目中的培训机构,就是这样一个“以提升孩子(学生)综合能力为己任”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觉得兴趣班报不报纯粹看孩子自己喜欢不喜欢,家长钱够不够。辅导班的话,则一定要以“查漏补缺”为主,查知识漏洞,补能力所缺。因为做不出来题目真的不是因为做的太少,而是因为“会的太少”。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谢谢!


戳蓝字可直达部分往期文章——

我一点也不想做个好家长》、《父母哪有什么坏心思呢?》、《心疼那个“油盐不进”的孩子》、《闭上眼,才能做好家长》、《有玩耍才有童年,有童年才有未来》、《不完美的好妈妈》、《向李焕英同志学习!》、《我要做伯乐!》、《必须快乐的童年》、《我们为什么见不得孩子闲?》《家长可不是老师的传声筒,更不是帮工》、《娃犯点错才能衬托出爹妈“睿智”啊!热锅上的青春期(三)》《热锅上的青春期(二)》《热锅上的青春期(一)》《天哪!听说中考录取率只有不到50%?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接收第一时间更新提醒,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