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学习笔记】聆听“幼儿园户外活动2小时”讲座(2)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为什么把幼儿园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引擎?
上海的幼儿一般有8个小时在园,早上8点多到,下午4点多离开。其中,4-4.5个小时喝拉撒睡2个小时在户外。
6.突破实践难点,不断提升活动实施质量:创设环境、提供材料

6.1打造“童年的院子”:“有限空间 无限可能”,创设小溪/水池、挖坑造坡、去林为坪……将“运动场”变为“游戏场”,确保孩子拥有足够时间撒欢在幼儿园的蓝天白云下。
    丰富“被允许的童年”,为未来学校学习奠定基础。捍卫童年的味道,我们教师作为童年的守望者。

6.2提供过丰富的材料支持活动。材料很重要,提供不同的材料,成就不同的过程。提供积木,搭建积木、建构游戏就开始了。要大量提供积木、沙水材料。

一直以来上海保证角色游戏,认为角色游戏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典型游戏。正在反思,发现角色游戏成本很低,不提供任何材料和场地,也容易发生。积木游戏和沙水游戏需要材料和场地支持,幼儿在玩积木游戏和沙水游戏的时候随时可以切换角色游戏。不是不重视角色游戏,而是融合在各种游戏之中。

户外可以看到各种的运动、种植、采摘、饲养、探究

幼儿园要善于将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纳入课程中,作为课程内容,不局限在室内集体教学、图片、卡片上认识一些物质。

6.3提供有利于开展游戏的装备

挪威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好的装备。”将大风大雨都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感受自然。

提供安全的设备:护膝、头盔、胶鞋、雨衣……让幼儿学会如何在各种天气保护自己,如何装备

6.4提供收取与整理的机会

按照各种维度来分类整理材料,是自我练习、自我习得的过程

把收取和整理的机会还给儿童,我们看到的是学习的过程

有幼儿园:水龙头放到地下,幼儿取出来冲洗胶鞋、一体裤

在水龙头下面放几个大盆,小朋友站在里面,小朋友冲洗一体裤,沙子沉到盆里

7.突破实践难点,不断提升活动实施质量:重构户外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相信孩子,把孩子交给时间和机会

转变“设计好了,你来玩”的状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给机会和时间,幼儿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非必要不介入,更喜欢看到户外游戏现场“装傻”的老师,教师一直是“帮助者”的话,幼儿成长受阻。在安全前提下介入,让儿童成就自己。

悦纳儿童的重复

为幼儿设定游戏的时长与频次时长与频次决定了幼儿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为每个孩子提供充分感知材料,实现计划、动手制作、想象替代、获得效能感……的机会。

平行班不多,最能成就幼儿的高水平,这样游戏的频次可以更长。幼儿接触材料和玩的机会就多

真正的师幼互动关系,是你负责游戏、探索,我负责观察,我负责欣赏。确保安全,放孩子出去,成就看孩子怎么玩。

越放手-越看见-越相信-越发现(学习无处不在)

实现从“我来教你怎么玩”走向“我想看你怎么玩”

让幼儿自我选择——停止、失败

8.突破实践难点,不断提升活动实施质量:做实户外活动中的教师观察

各种设备可以帮助真实记录过程(运动手环、定点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有,但无感情色彩。但要人力来重复看,这个过程可以补充很多信息。

教师的过程观察,有助于激发共情、发现问题

例子:(山东组织的一次评选活动,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后第二天展现观察内容)一位老师50分钟跟踪一个幼儿,拍摄40分钟的视频。一段视频看到幼儿在和“别人”讲话、碎碎念、和“警察”讲话(几次)、搭建、在“警察局”、在“警察局”各种行为表现、与女孩子在“警察局”聊天、与女孩子玩躲猫猫、离开“警察局”、回到“动物园”(最开始的游戏地方)、建造“动物园”。

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今天玩的高兴吗?”(幼儿举手)教师:“你们赚到钱了吗?”(幼儿把手放下来)

连续跟踪10分钟幼儿,很容易和幼儿共情,知道来龙去脉。

持续观察中看见鲜活的个体——走近幼儿、理解幼儿

辨析正在发生的学习

场地、材料不要过度贴年龄阶段标签。

游戏中的学习自然而言

游戏中的学习无功利性

游戏中的学习充满意义

游戏中的学习就在最近发展区

游戏中的学习更易留存

根据个体幼儿、主题、时间归档,让观察更有意义;有意识地观察“忽略”的孩子的游戏行为,更好地家园合作

走近幼儿的原有经验,与当下的活动、问题、学习建立链接

辨析正在发生的学习,倾听真实的所思所想,定期复盘中研究幼儿的学习,发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倒逼教师站在儿童立场,体会问题,思考教学。

户外活动会变革集体教学、个别化学习

9.突破实践难点,不断提升活动实施质量:聚焦户外活动后的分享交流

让幼儿记录自己的游戏故事

有幼儿园对幼儿连续的游戏故事进行研究

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幼儿的表达,记录幼儿的经历和经验。例子:两位老师对全班幼儿的游戏分享进行观察记录,用时1个月。

游戏后的一对一倾听有四个发展阶段:幼儿投入活动(积累经验)—幼儿记录(使用纸笔、回忆总结、反思评价、或许还有计划)—一对一倾听(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复述幼儿的表述(读给孩子听,避免记录错误和遗漏,计划在上海推行)。

一对一倾听解决教师“乱猜”幼儿游戏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实游戏情况。但是工作量太大。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幼儿的讲述,温暖、温柔地注重过程,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复述幼儿的表述的过程是幼儿元认知的过程。

分享交流支持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本体知识要到位

对组织过的分享交流内容开展反思

10%示范园要培养10%的优秀教师,要多拍摄多反思,要成为实践性反思者。

例子:一所幼儿园拍摄一个老师的一日活动,2000多句话,其中1500多句话是指令性语言。有教师把自己组织的每次分享交流活动录制下来进行反思和改进。

未来的教研,要和孩子、教师发现了不起的儿童。教研的主题不是找儿童有什么问题,而是找教师有什么问题。

课程要与幼儿发生关联,以前的课程是自上而下的。

课程有五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园长心目中的课程;

第二个层面:理想的课程变成文本的课程方案;

第三个层面:教师理解的课程;

第四个层面:教师实施的课程;

第五个层面:儿童经验的课程。儿童也是课程的共享者,儿童倒逼着教师,一个班级的儿童反映教师的师德、师幼关系,儿童是教师教育的镜子。课程形成双螺旋,形成互动互助关系。

柠檬君的思考:户外活动2小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变化,内隐着一个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即课程设计——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从“学科课程”走向“活动课程”。

历史上有三种课程设计的材料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内容、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社会。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材料依据编制的课程是学科课程,包括独立学科、多学科、跨学科和综合学科。

当把学生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或唯一的课程决策的材料依据时,就产生了另外一种课程设计——常常被称为发生课程、活动课程或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及过去的经验被选择为课程要素决策的基础。与内容、材料和活动一样,对学生也要做观察和研究、同他们协商,以此来选择和规划学习的方向或目的。学科成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某些问题或题目的一种工具。在这种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和其它过程,而不是一系列预定的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有很大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度灵活性和个别化的课程设计。学生要学会指导她们自己的教育。

在一所学校内部,各种课程设计之间需要有一种平衡。对一所学校的全部课程来说,任何单一类型的设计都是不够的。


【学习笔记】聆听“幼儿园户外活动2小时”讲座(1)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学习笔记】聆听“幼儿园户外活动2小时”讲座(2)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