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陶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NzM5NTgzNw==&mid=2247485315&idx=1&sn=69d8eab8bfcbad7c694a85786f6007d4
行知早报(1125)
?行知名言(1125):
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359页
?早读微思:儿童生活;生活即教育;共享
儿童生活既包括家庭生活,又包括幼儿园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才是生活的主人,成人只是儿童生活的参与者,其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应当是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说:“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透过对儿童生活的观察,我们能够发现什么?成人在儿童生活中究竟在扮演怎样的角色?对儿童行为的非理性的主观判断、臆测、评价,对儿童生活的强制性的规范、计划、干预,对儿童发展的填鸭式的灌输、训练、教授……有多少儿童在成人的“压迫”下,奔波于各种“特长班”,苦苦挣扎,有多少孩子在成人所谓的“为你好”的“教育”下,带着成长的枷锁,默默忍受……不是孩子没有飞翔的力量,而是成人用所谓的“爱”剪断了他们的翅膀!
儿童的生活应当是怎样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我们的教育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笔者认为,作为儿童的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都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并认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儿童的生活也应当是完整的生活,儿童才是其生活本身的主人,而成人只是儿童生活的参与者。儿童对生活的需求就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成人应当从儿童的发展需求出发,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生活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儿童一日生活中,重视儿童学习品质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上看,虽然每个儿童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但每个儿童都在沿着相似进程,以其各自的发展速度,在自己的独有的发展过程中行进。作为儿童生活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家长应当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并为其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其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儿童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作为儿童生活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家长更应当从普遍的儿童生活中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当将儿童生活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开发、利用和探索儿童生活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从而建立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并对其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儿童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每日一得(1125):
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当互相了解并分享儿童的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合力分析儿童生活中显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分享儿童生活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要将生活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
往期回顾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润言润语